引述媒體的資訊:
看似單純因創業強人年事已高而交棒,背後,其實是預見產業變局的提前轉型。負責巨大全球布局長達40年的羅祥安,用颱風逼近形容產業變局,「這次是大的變局,別人可能還看不懂,我們是老船長,知道(危機)早晚要來的!」
去年起,全球自行車業產能嚴重過剩,加上中國經濟放緩、內需市場疲弱,市場壓力一波波襲來;今年前三季,台灣自行車出口產值即暴跌逾兩成,全年恐創近十年新低。過去22個月以來,巨大股價跌跌不休,從去年2月高檔305元,跌到截稿前的181元,市值蒸發4成。
接棒的新任董事長杜綉珍和新任執行長劉湧昌這組,則打算發動巨大的數位轉型,3年內要讓電動自行車從目前占巨大營收7%,至少成長到20%。接上電的巨大,能否順利度過產業危機?前方的彎路和陡坡,正等待第二代經營者加速征服。
...........................................................
下一波的轉型真的只是把車接上電嗎?應該沒那麼單純。我認為腳踏車的真正戰場還是在「人類純粹用體力征服自然」的範圍裡面,電動助力腳踏車只是這個概念的延伸罷了,一輩子騎車的人想在老年還可以繼續騎車,電動助力只是幫他們一把而已。那什麼是羅祥安執行長講的「颱風逼近」呢?我認為有兩個:
第一是「銷售能力的再提升」,要從被動式的銷售提升成主動式的銷售。
試問大家一下,當一輛自行車的售價在3~5萬提升到一輛30~50萬的時候,我們的銷售能力、流程、知識、技術有什麼根本上的不同嗎?沒有,並沒有,所以消費者會覺醒,銷售會遲緩、下降。
那要怎樣提升呢?這是體驗式的、顧問式的。捷安特的RRS(Giant Right Ride System Fitting)即是其一,但很可惜目前做的並不理想,因為沒有真的認為這是必然要做的事,所以也不會很認真的去執行。造成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之前(現在也是)車賣太好,所以不太在意銷售的技術,但這是一個毒性很強的因果關係,不好好處理在未來會是個大麻煩。
第二是「必須接受銷售端的資訊回饋」,包含設計、生產、倉儲、運送流程...的改善。
買超過5萬元車子的朋友都知道,自行車的規格、塗裝、尺寸、配件...都是可以規劃搭配的,但是目前原廠都無法提供有彈性的商品,結果都得由經銷商來彈性處理,這也必然侵蝕經銷商的利潤。過短的商品週期(新產品平均8~10個月),也會造成經銷商的存貨跌價損失,降低庫存的意願。其實這方面可以借鏡流行服飾業,他們在這個領域做得最成功。
運動科學、數據分析、物聯網科技...都是可以運用的資訊及技術,自行車產業不要把自己定位在「傳統產業」而不知道其他商業世界的脈動,其實要提升這些能力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就可以看到效果,只是腦袋要換一下,這也是最困難的一部份。
捷安特還算是好的、資源多的,其他的可能連產品都還不齊全、不夠好,但是我期待他們能有效轉型,持續帶動產業的前進。若在未來,運動產業都不好,那還有什麼能做的呢?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31109&type=Ind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