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

這些年,我在車庫裡幹的事

這些年,我在車庫裡幹的事(一)
以前從來沒想過會以腳踏車為生,小時候我比較喜歡飛機的。
剛開始騎車的時候,前半年我就買了六輛車,我的朋友笑我說:「舒迷一個月買一輛車,就算沒看到車也會看到買車的訂單。」,但是買那麼多車卻沒有兩輛的幾何、設定是一樣的,每個賣車給我的老闆都說:「這輛車你可以騎啦!沒問題的。」,是這樣嗎?到底誰是對的?
後來才知道有一種車叫做 Fitting Bike,有一種服務叫做 Bike Fitting
我覺得這玩意兒很有趣,所以我就跟一位賣訂製車的老闆買了一整套沒有說明書的 Fitting Tools。我問他:「這怎麼用?」,他跟我說:「你拿回家玩一下就會用了!」。這是真的嗎?哈哈哈!


這些年,我在車庫裡幹的事(二)
買了Fitting Tools 之後我就開腳踏車店了嗎?不要傻了,笨蛋才會開腳踏車店,我又不是第一天出社會,開車店會賺錢才有鬼勒咧,哈哈哈!
我的Fitting Tools 放在一個陽台放養兩隻鸚鵡飛來飛去的朋友那裡,我還沒想好要怎麼玩呢!這時候整天在騎車,日也騎夜也騎的,直到2008年底的「陽金P字山道」那場挑戰賽摔了個半死為止。
我是摔車摔出名的喔!大家都知道有個傢伙不怕死,摔斷腿還敢騎車,而且連腦袋也摔壞了,那時候不曉得哪根筋不對,心裡想:「網路可以買到所有腳踏車的零件,但是沒有辦法買到服務,那我就來賣服務吧!」。所以一開始這是一間沒有商品、開在商務辦公室裡面的腳踏車店,大家要翹孤輪坐電梯才可以進來。
為什麼叫「舒迷車庫」呢?小小的商務辦公室,大小跟車庫沒兩樣,而且我小時候就是混車庫長大的,以前玩摩托車拆引擎、換輪胎都在我家車庫搞的,那時候哪知道車庫是個神聖的地方?後來才知道那些偉大的企業都從車庫繃出來的,舒迷開的腳踏車店,就叫「舒迷車庫」,那真是威啊,哈哈哈!



這些年,我在車庫裡幹的事(三)
好啦!腦袋摔壞要開車店,總是要張羅一下,先把工具補齊吧!其實根本不用再買多少東西,以前買得夠多了,我只需要補幾件大的,再加上一座工具車把它們裝起來就可以了,這真根本就是搞自己的玩具間的陰謀啊!
Bike Fitting 的流程倒是比較棘手的問題,我得趕快變出一套可行的辦法出來。老闆娘常常問我,沒人教你這些你怎會?我說這是之前工程師的訓練與直覺吧,自己要去找資料、整合資訊、設計流程、實際測試、接收反饋訊息、反覆驗證
現在想想我還真大膽,做沒幾個人敢做的事,尤其是在相關資訊那麼少的狀況下,八年前可不比現在,想花錢買技術還沒地方買咧。但是你們這些找我的人更大膽,在我還沒有多少經驗的時候就來給我練功夫、當白老鼠,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得感恩啊!
初期的反應真的是超乎我意料,當時老闆娘有個同學來探班,問說:「你老公這是在做什麼阿?」,老闆娘跟她說:「OOXXYYZZ…。」,反正她有聽沒有懂啦!後來她問說:「有誰要做這個呢?」,我們老娘說:「上個月做了70幾個人。」。
那時候廢話比較多、效率比較差,平均服務一個人要花34個小時,經常一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下班時我都累得說不出話了,而且我還撐著柺杖上下班。色彩單車張老闆給我取了個綽號叫「柺杖客」,這傢伙很壞,一點同理心也沒有,哈哈哈!




這些年,我在車庫裡幹的事(四)
商務辦公室是什麼?就是有隔間、可設籍、有網路、有電話、有收發小姐的「小」辦公室。不用裝潢,一卡皮箱就可以進去開公司上班了。我租的那個四坪小辦公室 1 5 千元 / 月,後來我又租了一個停車位給客人用 9 千元 / 月,每個月的費用不便宜但開店快,逃命也快,呵呵!
在這裡我常請一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吃鼎泰豐,本棟大樓一樓就有一家。人家這麼捧場咱也得盡一下地主之誼,我也可以順便享用一餐,這算是工作之餘的小確幸吧!在這裡雖然很忙很累,但生活是充實的,也讓我有機會印證我的理念。下班後我就牽著老闆娘的手一起散步回家。
其實做 Bike Fitting 根本不好玩,一直講話一直講話、一直動腦一直動腦,裝車子才好玩,泡杯咖啡、放張 CD,門關起來慢慢搞,咻一下子時間就過了,但我從來沒在這兒過這樣的生活。不管怎麼樣,我在這個商務中心搞了 5 個月,期間服務了 300 多位騎士。
之後我找了一個一樓店面,在搬家的當天,租隔壁辦公室二次創業的大哥跟我說:「你成功了!」,當下我覺得心暖暖的、眼眶濕濕的。但是隨著時間往前走,我才知道這哪叫成功?這只不過是另個階段的轉換罷了,更可能是一連串惡夢的開始。
我想在所有老闆的心裡,事業沒有成功的彼岸,只有不斷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努力破風前進。




這些年,我在車庫裡幹的事(五)
新的店面沒有花太多錢裝潢,找店面先找現成可以用的為主。草創初期東西少,從商務辦公室搬到新店面只停業一天,隔一天就繼續「運轉鐵牛的人生」啦!
基本上傳統業界排斥與鄙視「工作室」形式的商業模式,因為這些工作室通常給人的印象是仗著較低的管銷成本或打工的心態,削價來吸引顧客,商業生命週期也比較短,所以代理商不會出貨給這些工作室,同行也不敢隨便調貨給工作室。
那什麼才算車店呢?有營業登記、有一樓實體店面的就算是了,雖然現在我是車店了,我還是不想進什麼東西來賣,較大的代理商業務也不想來找我,這樣一家奇怪的車店就這樣繼續做著奇怪的事。但是我會被客人推著前進,「阿你就幫我找這個零件啦!」、「阿你就幫我弄那個車架啦!」,結果就是我的東西也愈來愈多了。
說一下我的想法,我蠻喜歡鼎泰豐的商業模式,雖然我是開腳踏車店的,但我理想中的維修區 / 工作區就跟鼎泰豐的廚房一樣,是可以展示的、工作的品質是一致的。服務不強調「最好」,但是要能獲得客戶認同與信賴;商品價格不追求「最低價」,但是要保有利潤且合理。清爽的空間不過度裝飾,我的專業工具與待售產品就是最好的裝潢。
但是現在我離鼎泰豐遠了,沒有排骨麵可以吃了,不過我卻可以跟人家講:「我是離101最近的一家腳踏車店。」,101跟我有什麼毛關係?真是虛榮啊,哈哈哈!



這些年,我在車庫裡幹的事(六)
做什麼都一樣,初期的成功不算成功,尤其是第2年,但少說要熬過35年以上才算比較穩的。假如一開始就掛了也算幸運,頭洗下去了之後才後悔,那成本就很高了。失去的不只是金錢與時間,最重要的是你那個打從心裡發出來的自信也沒了。
很多老師傅說:「林北有20年經驗,我跟你講吼OOXX...」,但真的是這樣嗎?是1年的學習然後一招半的式混了20年,還是時時刻刻都在精進的學習了20年?這是有很大差別的!
光靠工作累積經驗是不夠的,還要額外的累積專業知識,尤其是當收入減少的時候還要花費在學習上,那就真的是考驗你的決心了。除了賣腳踏車以外,我還賣我的音響、賣我的黑膠唱片、賣我的手錶、賣我想收藏的稀有車架拿來付貨款、店租還有繳學費、買設備。如果這些你也都幹得下去,再來羨慕現在的我吧!
講點讓人羨慕的好了,不然太無聊了,呵呵!
騎車啊!開腳踏車玩具間不騎車要幹嘛?反正下午才上班,早上就是自己的時間。晚上鐵門拉下來以後搞搞車,想要做什麼實驗就試試,第二天早上出門驗收一下成果。每一種新的把型、坐墊都拿來用看看。公路車騎兩個小時回來再換一輛三鐵車出門騎一下,愛怎麼騎就怎麼騎。這是你們最愛聽吧?但這是真的喔,哈哈哈!






這些年,我在車庫裡幹的事(七)
自己一個人掌握一家店其實是很孤獨的!
對於每一個上門來的客人,他們都期待你可以幫他們解決問題,但是他們不會事先問你:「這個你會不會?」,你也不容許說:「這個我不會!」。再難的問題你也要說:「我試試看。」或「給我一點時間,我應該可以處理好。」。剛開始晚上睡覺真的會做惡夢,夢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但隨著時間過去,你會發現真的沒有什麼不能解決的,只要你的態度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愈來愈好、愈來愈快而已。
自律很重要,這是你成敗的關鍵。
具體的講就是敬業的態度,這個不用自己說嘴,你的客人感受得到。上班要準時,不可以愛開不開的,這還只是最低的標準,你得在開門前把該準備的事情準備好,包括你的心情。事情不可以挑著做,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譬如以前我最不喜歡洗車了,我的車都交給別人洗,但是開店以後我得要提供完整的服務,所以還得硬著頭皮做不喜歡做的事。
一個人的事業其實24H都在待命的!
不是你得公私不分、不管其他的事情,而是你的腦袋天天都在想現在怎麼做?以後路怎麼走?通常我度假回來就會有新的想法與新的做法。還要定期寫文章,我們這種微型企業沒有能力買廣告,但是在網路時代你也有其他的方法,就是要提供有價值的資訊,人家才會找到你請你提供服務,蒐集資料寫文章的時間與金錢是你要付出的成本。
上面寫的東西沒有老師、沒有補習班教你,你要自己走在一條孤獨的道路上,還要撐得住。以往這是我們的教育環境最缺的東西,但是我覺得這是未來的生存模式。



這些年,我在車庫裡幹的事(八)
很多人只知道舒迷做 Bike Fitting,其實我一開始是搞輪組換陪林的,算是台灣自行車界換陶瓷陪林的先驅者之一。而且我是代理自行車商品進入自行車界的,不是一開始就開工作室做服務的。
最早是換我自己輪組上的陪林,先土砲用簡易的螺桿,換好一點的鋼製陪林。再來設計並且訂製陪林安裝工具,後來直接從美國買工具與陶瓷陪林升級套件回來,那時還沒有代理商代理呢!
我的第一個自行車商品是代理德國製的自行車用坡度計,當初去日本工商考察的時候發現這個有趣的小配件,所以寫信去德國毛遂自薦代理這個商品,也因為要進口坡度計而設立了公司,為了設籍而去商務辦公室,結果又租了一間辦公室當工作室,一切就是那麼的湊巧!
後來發現搞硬體的人多但搞人的卻很少,加上坡度計賣得不好,所以就逐漸往 Bike Fitting 的技術去發展了,其實我的坡度計是很有趣的商品喔!現在還有在賣。至於輪組換陪林的業務後來比較少做,這跟山姆叔叔、杰睿哥哥搶我的生意也有關係,所以輪子的事就給他們去搞好了,哈哈哈!其實是他們太強了,我先落跑比較好。
沒有人可以畫好百年的事業藍圖,且戰且走看起來很孬,但是這才是物種演化與事業發展的途徑。從來就沒有什是偉大的航道,不斷的由挫折中匍匐前進才是事實,能夠生存下來的才是王者!








這些年,我在車庫裡幹的事(九)
像我們這種鼻屎大的微型企業要怎做行銷呢?BlogFB囉!
寫部落格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你得「貢獻」一些有價值的資訊,人家才會找到你,進而來給你服務。這是一個必須持續的工作,就當作是固定成本的一種形式吧!除了Bike Fitting的文章是我比較獨有的之外,通常技術性的文章是我們這個行業的主軸。
我都會規劃一段時間要寫的專題,沒事就寫一點文案,工作到要寫的主題就得要拍一些照片。拍照是最麻煩的!因為必須要有人來協助你,或一隻手拿相機、一隻手工作,而且我們不比其他部落客,我們工作時的手幾乎都會沾滿油。打斷工作來拍照是很煩人的,但俗話說「無圖無真相」,所以還是得拍囉!
寫文章的功能除了行銷的目的以外,也可以讓你更有系統地瞭解你自己的工作。如果你可以寫出一篇合乎標準作業規範、有條理、淺顯易懂的文章,那對這於件事情你應該可以稱得上專業,所以要經常訓練你的腦袋。也不擔心別人學去了,知道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你把技術精進了,你的客人會有感受的。
這個過程你必須要先有基本的瞭解、再求證所有的細節、安排一個說明的流程、精準與精簡的敘述、使用你個人獨有的筆法、配合說明的圖片。這是一個需要謹慎規劃的工作,不能不求甚解,也不要自曝其短,不清楚的東西就先研究清楚再說,不然反而會引起反效果。
所以我說:「現在每天都有作文比賽!每個看的人都會幫你評分,獎品就是你得到曝光與肯定的機會。」,但是我也要說:「以後天天都有話劇比賽,未來的世界適合善於發現自己、展現自我的人。」,消費者胃口被養大了,以後不只要寫文章、拍照,拍影片是下一件要做的事,但那難度更高了!

這些年,我在車庫裡幹的事(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需要很厲害的設備嗎?當然要啦!但是事情沒那麼簡單。
8年前我的老牛(義大利製)還年輕的時候可厲害了,有可調式曲柄(美國製)、功率計(德國製),我竭盡改裝之能事,改造可更換的把手(舒迷製),還有諸多的坐墊、卡踏,盡可能的模擬你的車,這些對於工作上絕對有幫助的,對於行銷上也功不可沒。
後來新的設備愈來愈多、愈來愈好用,但我並沒有花更多的錢去追這些設備,我對於背後的知識有更大的興趣。拿幾個國際認證、參加研討會、沒事KK書、身體力行的去訓練,對於我的工作有幫助,更有能力解決問題、更有說服力,而且我的身體得到的好處更多,讓我幾乎忘了曾經受過很嚴重的傷害(摔斷骨頭)。
但是時代不一樣了,好的設備愈來愈多、愈來愈好用,後進者該花多少錢買設備呢?肯定要比我以前多了,但設備的取得也相對容易。不過學習之路仍然沒有捷徑,理論與經驗必須兼備。需要買多少設備?那得瞭解你的市場與有效的資金運用而定。
如果你問我什麼是一個Fitter最基本的設備?我會告訴你~
1
、 鉛錘。(或雷射垂直/水平儀)
2
、 捲尺。
3
、 計算機。(電腦與網路)
4
、 訓練台。
5
、 一個訓練有素的大腦。
所有的設備都可以速成,只有你的腦袋需要時間成長。




這些年,我在車庫裡幹的事(十一)
我在基隆路小店裡的日子有很多小事可以講的,有想到再跟大家說說,現在說別的。
那時候我一直在想,以後的路到底要怎麼走?要怎麼成長?有更多的資金能做什麼事?再去請一兩個伙計來嗎?再去批一些東西來賣嗎?但是我覺得這樣的商業模式不是一個有效率的方式也走不長久,除非你的物欲很低、夢很小,想著想著就發展出一套我的理論出來了。
我一開始做的「不賣商品、只賣服務」其實是錯的!因為商品是解決問題的工具,而服務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工具與能力要兼備才是對的。自行車產業的核心能力有兩個,一個是機械維修的能力,另一個是人體調校的能力,Bike Fitting 就是後者之一。而商品要具有「功能性」,就是必須由專人指導、選擇、調整之後才能夠發揮特定功能的,譬如坐墊、鞋墊、具有尺寸規格的零件等。
網路購物不是洪水猛獸,實體通路要跟虛擬通路整合才有未來。網路商店是實體店面「貨架的延伸」;實體店面是網路商店「服務的延伸」。從最簡單的拍賣網站就已經具備這個功能了,而實體店面也不會消失。我店裡商品的標價都是含服務費用的,不需要服務的,譬如 DIY 的工具、一部份的人身部品就掛上網。
實體店面的價值在於看得到、摸得到,但是進一步要變成「體驗式的銷售」(用得到),甚至「顧問式的銷售」(問得到),讓服務的品質得以提升,而且必須要收費。收費的服務是一個挑戰,但是這才是一個良性的循環。給別人的服務不要錢,沒有人會在意它的的價值,連你自己都不在意,結果就是愈來愈差。優質的客戶要找好的服務,他們願意付費,只要你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終究有一個價格是可以讓雙方都接受的。
這樣下來發現一個人是幹不了的,你需要一個團隊各司其職,每一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強項,可以相互支援但是無可取代。有沒有發現?這就是我們(Cycling 96)現在正在做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