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9年12月1日 星期日

舒迷大叔愛亂講2019年11月

天放晴了!
看得我都想換鞋出門跑步了。(大誤)
哈哈😄!
(金澤馬完賽後5天)


好久不見的蘇阿姨,看起來神彩奕奕。
來披薩🍕屋不吃披薩,炸雞🍗也很可以。


下午香港車友來 fitting,他是來參加一日北高的。
來之前他問我11/1來比較好還是11/4騎完再來比較好?我說當然是11/1騎之前來啊!我還可以順便幫你檢查車子。
雖然比賽前調車少了適應的時間,但如果你原來的設定很不理想呢?
結果是坐高調降2.0公分、坐墊往後1.5公分、龍頭加長2.0公分、落差減少3.0公分。
我問他:「你覺得怎麼樣?要不要調整?」。
他說:「比我原來的好騎太多了,這樣好。」。
輪胎重新打氣(前輪胎壓不足、後輪胎壓過高)、煞車調整、變速調整(後變固定座校正),以上免費。
祝他今晚一路順風、平安。
(得知他順利完賽)


已經給妳吃三塊牛肉、兩顆牛肉丸子了,外面的浪浪一輩子都沒吃這麼多,妳好命喔!
不要再用這種眼神看我了ㄟ!


美蘇核子競賽,恐怖平衡,但從來沒有發射一顆飛彈到對面,這是一樣的。
(兩貓對峙)


舒迷:你除了騎車還喜歡跑步啊?你跑過幾場馬拉松?
車友:跑過幾場啦!一場21公里、一場10公里。
舒迷:那不是馬拉松啊!42公里的才是馬拉松ㄟ!
哈哈😄!


連續做2個月的事真的會上癮,忍不住來偷跑一下。
哈哈😄!
(金澤馬完賽後8天)


車友:舒迷!我騎完雙塔 520km 之後腳掌會麻、屁股會痛、手會酸...,是不是需要回來調整?
舒迷:可以回來看看囉!不過你參加的是「極限挑戰」,這種時候這裡痛、那裡酸、別的地怪怪的...,其實都只是你的身體不夠強壯而已,你需要的不是調整,而是要練壯一點。
錢不嫌多、身體不嫌壯,壯一點好辦事。


舒迷:聰明人也會有掉漆的時候,有一個FB好友以為特斯拉是馬斯克的爸爸,特斯拉是愛迪生時代的人ㄟ,可以當他阿祖祖了。
舒迷嫂:特斯拉不是一家公司嗎?
舒迷:但也是個人名啊!
舒迷嫂:我還以為是一個怪獸的名字。
舒迷:那是酷斯拉。
舒迷嫂:哈哈😄!
舒迷:妳贏了✌️,呵呵🤭!


要先練肌力,再練體能(騎車、跑步、三鐵),但幾乎都是反了。
大夫的話要聽,尤其是這種有在練的。
而且我幫你試過了,這樣比較好。


如果現在你有的設備都不能有效的使用而長期閒置。
原廠研發更厲害的設備(當然也就更昂貴),你不會覺得那是神兵利器,你只會覺得「公司又要我花錢買設備了!錢要去哪裡生出來?」。
不是嗎?
吸收知識與加強訓練,並結合在你的銷售流程裡,花錢買這些設備才有意義。


這是在「運動訓練法」一書中的一個圖表。
有沒有看到圖表左下角有一條折線?連結「阻力訓練」跟「VO2max」的?
懶人包~
做重訓「也會」提升「最大攝氧量」,更不用說提升「高強度運動耐力」與「運動經濟性」,進而提升耐力運動表現。
所以不要再說肌力訓練會降低有氧能力了,沒看書的你才會這樣講。


「業餘的幹得再久還是業餘的!」
如果沒有用科學方法、工程思維,而是土法練鋼、自創名詞...,這些所謂網紅或達人做的這些事,做再多都是浪費時間。
因為專業人士用的科學方法、工程思維是站在巨人的肩榜上再求進步,而且這樣的經驗是有理論基礎、邏輯清晰、可以累積的。而不是憑自己的經驗、主觀的判斷與盲目的相信。
談車架,不知道剛性與強度單位不一樣。
談設定,不知道解剖學、肌動學是什麼?
談訓練,不知道訓練強度跟訓練量不一樣。
談功率,不知道焦耳是什麼物理量?
...
跟這種人在網上攪和,不如早一點去睡覺比較好。
如果一個應用理論在知名的科學期刊找不到類似的研究,或無法用現有基礎科學的知識解釋,那頂多只是一家之言的經驗分享,大家就不用花太多時間去理解與研究它了。


活得不健康,生命延續得沒有意義。
維持健康需要投資自己,花一點時間、花一點錢運動,這比吃藥、插管要便宜且舒服多了。
而且最好早一點開始。


跑步時你的雙腿要支撐體重並往前推進、騎車的時候你要對抗斜坡的下滑力或持續不斷的空氣阻力⋯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做個十幾下的徒手訓練就會增進你的運動表現?這比你跑步、騎車的負荷還小ㄟ!
你需要比這個更高的刺激,身體才會「向上適應」,變得更強大。直接有效的就是「夠重的」重量訓練。


藝能界審美觀普遍都需要修正,以此為業減肥無可厚非,而且飲食起居的因素佔大多數,但肌肉只有靠訓練了。
女性、老人是泡芙人的高危險群,最需要調整心態與生活方式。
其實健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不是瘦就好,有沒有練都看得出來。


上次的速度可以維持更遠,還不錯喔!
2XL的排汗衫很合身,哈哈😄!


早上 6 點在大稻埕河濱跑步,看到一團一團的跑團,跑過來、跑過去,很多都穿著最夯款式的跑鞋、裝備,這麼高階的裝備跟制服一樣。
這跟騎著一級比賽車上山喝咖啡的人沒啥兩樣。
其實更像十幾年前,週末時,個個 Moto Club 在高速公路上,成群結隊飆車是一樣的。
形式改變了,但本質是不變的。
休~休~休~
(無圖,自己想像。)


跟什麼「髮香團」騎車啦?
跑步的妹紙才多咧好不好!
哈哈哈!


我看起來有比較壞嗎?為什麼機器會怕我?
客人說他的電變壞了,電充不進去,沒電的變速器一動也不動。他坐捷運牽車過來,車一到我辦公室就好了。
而且充電器的插頭還是他自己插上去的,我什麼事也沒幹它就亮綠燈了。
其實我只是慈祥的花咪爸啊!
哈哈😄!


我錯❌了!騎車的妹紙也很多。
哈哈😄!
(魏小猴約騎)


今天騎風櫃嘴,有點艱苦,但很開心。
艱苦是因為胖子爬坡劣勢,開心是因為回到了熟悉的地方。
10幾年前,我每週可能會爬風櫃嘴兩、三次,是再熟悉不過的地方。
第一次騎風櫃嘴牽車超過一公里,之後我決心要雪恥,經常練習後就愈來愈容易了。
這裡是我的裝備測試場,跟音響測試片一樣,換新裝備都要來幾趟的。也是每週跟朋友聚會的地方,再騎上去2公里的海倫咖啡,聊聊是非。
這裡也是我摔斷骨頭的地方,通常意外都發生在熟悉的地方,那是10年前的事情了。
但這10年來比較少來這裡了,受傷後改走比較輕鬆的路線,106、北47、台2丙⋯,近年都墮落到河濱組的。
今天再來還是一樣的熟悉,開心!
爬坡很艱苦,不討厭但應該不會想一個禮拜來兩、三次了,偶爾為之就好,哈哈😄!


蠻有趣的研究...
沒有骨質疏鬆的人使用高劑量維他命D(每天4,000單位或10,000單位)反而使骨密度降低。
(複製於王思恒醫師的註解)
以前的觀念多是治療要吃什麼?用藥物或食療解決,但現在很多治療要靠運動訓練。
與其有問題了才來治療,不如先做預防的事,運動訓練真的可以是練健康的。


淘寶雙11開賣1分36秒成交量超過100億人民幣。


我經常收到類似這樣的訊息~
1、我的膝蓋痛,你可以幫我解決嗎?
2、我有ITBS,你可以幫我解決嗎?
3、我的腰很酸,你可以幫我解決嗎?
4、...
我們來分析一下,騎車不舒服的問題來自幾個方向~
1、裝備選擇
2、設定調整
3、體能狀態
在 bike fitting 服務的幾個小時之內我能做的主要是「設定調整」,目的是讓你有好的騎姿與動作,你的身體要好的架構下工作。
至於「裝備選擇」還要經過你的同意,因為會衍生額外的費用,我也不一定剛好有你要的東西。通常是龍頭的長度、坐墊的形式...甚至車架的尺寸等。
「體能狀態」是什麼呢?除了有氧能力、肌力水準之外,身體的動作控制、協調能力都是,這個項目的別差異很大,而且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你需要有長期的訓練計畫才行。有些情況甚至會建議你先去看醫生或給物裡治療師來處理。
所以這些問題我不會給你肯定的答案,因為這些問題很複雜,就算之前有 85% 的問題可能被我解決了,我也不會跟你講「可以、沒問題」這類的答案。
只要你繼續騎車,「裝備選擇」的問題都會被解決,你會準備預算,計畫更換裝備,換一輛更適合你的車...,但「體能狀態」就不是放著就會好的事情了。
那你訓練計畫呢?所以我才會想要開一個帶狀課「練壯一點」。
有人說現在的訓練很強調「功能性」、「移動能力」、「協調性」,光「練壯一點」有用嗎?
同學!強壯是最難的,發展肌力的同時這些能力都會被訓練到,也會跟著步進,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是發生在「非常強壯」的人身上,我們還遠不及如此,先不用過份擔心好嗎?!
讓我們一起來「練壯一點」吧!


早安,大稻埕。
金澤馬選手賽後復出,跑速一樣犀利喔!我要趕緊縮小差距才可以。
今天穿新鞋,感覺還不錯。


今天試新鞋,跑起來還不錯。
不過買這雙鞋的過程有點烏龍事件。
我平常穿的是4E超寬楦的,M牌的鞋都會在新鞋的楦頭上標示「Super Wide 」,下面還會加註「等同4E的寬度」,這雙鞋就有。
我也拿來試穿了,覺得ok就付錢走人。到辦公室把標籤都剪了,鞋墊也換上了,才發現,ㄟ~,怎麼是2E的?
拿出以前的鞋子看看,確實窄了一點,穿起來是比較包覆,但好像也還可以接受,阿標籤都剪了就懶得拿去換了。
今天跑個8公里覺得還不錯,有機會再試試更長的距離,但至少日常訓練的距離應該是沒問題的。
如果2E的也能跑長距離,那以後我可以選的鞋就會多一些,可以買好看的鞋了,這也算是意外的收穫吧!
穿整天走路用的鞋我還是會傾向買4E的,比較舒服囉!


今天 Gustav Iden 跟Giant簽約了嗎?
恭喜Iden 跟 捷安特。


昨天跟老婆漫步在大街上。
老婆:人家會不會以為我是你的年輕小三?
舒迷:別人灌我們迷湯開心一下就好,千萬別當真,自己要有自知知明,連自己都信以為真,那就犯傻了。
老婆:哈哈😄😄!
聽到這種話開心3秒就好,要趕快認清事實,哈哈哈!


在單車界快10年了,以前我是「荒野中的一匹狼」,不是我不想認識業界的人,而是大家以前沒看過這麼奇怪的傢伙。
我經常大聲疾呼要這樣、要那樣,而多數人當我是瘋子。可能不是覺得我說的不對,但總覺得我說的事比愚公移山還難做到。
不過最近感覺到風向不一樣了,似乎更多有影響力的人認同我說的,至少是一部份啦!
我是以「超級玩家」的身份進入單車界,賺錢是為了要生存,但除了生存以外,我覺得我是有使命感與理想的,這才是真正支持我走向不一樣道路的力量。
要當個奇怪的人不難,要讓周遭環境變得更好才是值得去做的事。
我進入體能界好像也很奇怪喔,呵呵!


我常常收到類似這樣的訊息~
「舒迷,我覺得肌力訓練很重要,我決定自己在家訓練,你可不可以給我一些建議?要買什麼裝備?哪些動作最重要?要做幾下幾組?⋯」
兄弟!訓練是門學問,如果我經常寫的 bike fitting 文章,看完後你都不能自己做設定,那麼訓練比這個難上 N 倍,自己是無法勝任的好嗎!
花錢買別人的專業是最划算的決策,當你懂這個道理的時候,進步的速度會提升一個數量級以上。(一個數量級差10倍、兩個數量級差100倍⋯)
訓練是個知識密度很高的專業與經驗,一般人真的很難自己操作的。


人類學家格拉克曼說:「知識發展的突出特徵就在於『這一代的愚人可以跨越上一代的天才的極限』。我們看得可能比他們更遠,也看得比較深,但是我們的所有成就,都建立在他們天才的基礎上。」。
憑自己的經驗是不夠的,前人嚴謹累積的知識才是發展我們知識架構的基礎。


老闆:貢丸菜頭湯要加香菜嗎?
舒迷:當然要啦!
(傻瓜才不呲香菜🌿咧!)


我們(跟Vicky)認識25年了,我也胖25公斤了。(64kg-89kg)
人生如果還有什麼不滿足,那一定是錢還賺得不夠多,所以才不能任性。
愛你喔😘,哈哈😄!


剛才在樓梯間遇到二樓的鄰居叔叔(6、70歲)。
舒迷:去運動啊?
叔叔:對啊!我去走路,我跟你講噢,可以去堤外走路,我走到社子再回來有7公里喔!
舒迷:我知道啊,我都用跑的。
叔叔:⋯🐦
(哈哈😄!)


未來是什麼?就是現在進行式。
未來跟我們爭工作的很多不是人,而是自動化+人工智慧...的機器。
但是在人的世界裡也有很多競爭,有些人終將淘汰,人的世界落差也會愈來愈大。我們該怎生活?
1、能自給學習,沒錯!要自己供給自己學習的養分。別人都知道,只有你不知道,那高下立判了。
2、會使用工具,很多新的工具還沒能完全取代人,但可以給會使用的人如虎添翼。而這些工具愈來愈便宜,使用工具的門檻是你的知識。
3、與不同專業的人協作,單打獨鬥沒搞頭了!大部分需要人的工作將會愈來愈多元、愈來愈複雜,需要多人的協作。
4、活得有溫度,感情、感動與感性可以很快的區分人與機器的不同,你要更像一個人而不是機器。
5、累積熟練的技巧,重新回歸工匠的精神。精工巧匠永遠不退流行,賣油郎的巧手看似雕蟲小技,但是我們願意花錢請人來做這一件事情而不願看機器來做。
以上這些事情將會改變我們的生活,也會改變我們的教育方式與價值觀。


我每次裝EPS的時候都在想:「義大利🇮🇹人的腦袋構造應該不太一樣,或者他們應該有取得什麼外星科技。」。
為什麼設計的東西讓地球人🌍那麼難以理解呢?
哈哈😄!


纏了一組「故宮文物」等級的把帶。
背膠都硬化、軟木塞材質的把帶隨時有斷裂的風險。
但我還是完成了,哈哈😄!


為什麼那些不專業的素人、美魔女可以有市場?
這是知識不足與審美觀的錯亂!
如果你需要的是一個健康與美麗的身體,其實你根本不需要減肥,你需要的是控制身體的能力,就是活動度與肌力。
流行的審美觀既不健康又不衛生,你知道自己在幹嘛嗎?
會有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你根本沒有自信!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與二手的資訊裡。


喝酒不騎車,騎車不喝酒。
喝了酒只好把車扛回家了,哈哈😄!


我覺得現在按摩槍泛濫到,走在路上都有可能會踢到槍的狀態。
太誇張了。


選手代言運動用品增加銷量確實是有效的。
但這是利用人們經常搞錯因果關係的錯誤邏輯所達到的目標。
選手是因為很優秀才有機會代言,而不是代言了以後才變好的。
所以人邏輯不好的是常態,邏輯好的是少數菁英。
請不要倒果為因啊!


訓練hamstring最好的方式是「伸髖」而不是「屈膝」。
其實這個資訊講很多年了,但還是很多頂尖運動員與球隊仍用這種方式訓練。
其實那些人的教練不用太長進,因為運動員太強了,就像建中北一女的老師不用太強是一樣的道理,學生自己就會唸書了。
其實還有一種研究的結論是說腿後肌的收縮最好跟臀大肌一起練,因為臀大肌是髖伸的主動肌,腿後肌是協同肌,所以用髖伸來練比較不會有「協同肌主導」的現象發生,造成腿後肌過度使用而拉傷。


車友:這個G牌的後燈很厲害,可以偵測後方是否有車輛接近,若有的話就會發出警示。
舒迷:需要哪個等級以上的主機來接受訊號呢?
車友:你的錶是810的還是820的呢?
舒迷:我的是800。
車友:古董錶不能用啦!
(舒迷之音:我還在用800跟910,這些都是21世紀的產品,又不是上個世紀的產品,怎算古董呢?這個世界變化太快,10年就夠久了,不用100年了。)


舒迷:我寫的文章妳有沒有看?
老婆:沒有。
舒迷:為什麼?
老婆:太長了!
舒迷:⋯🐦


我這裡是業界八卦絕緣體,
跟我打聽業界消息不靠譜,
跟我學講幹話才是有內行。


人得要成長,當小孩、當學生的時候時間成本低,到處找免錢的資源可以理解。
但當你有一點收入之後就得學習付費找資源。付費的資源之所以能存在是因為它有明顯的價值,你賺錢的目的是為了取得資源,而不只是盲目的累積。
一直用不要錢的東西根本浪費生命,你得戒掉這個壞習慣。現在這個世界不會有公平的事了,你想讓世界往你身上偏斜,你得先努力突破自己養成的障礙。


辦公室即工廠!
感謝台灣在地強大的供應鏈,讓我可以不用去送外賣,螺絲鎖一鎖就可以把花咪、臭皮蛋、美美、阿咪、KURI 養大了。
感恩❤️喔!


2009/9/24來做 bike fitting 的車友回來調車,超過10年了ㄟ!
售後服務免費!


不景氣要怎麽辦?
這時你更要投資自己與固定資產。
等待黎明的時候更不可以鬆懈!
不投資自己與設備只會每況愈下,愈來愈糟糕。


為了健康,一週跑一次8~10公里就好,看起來蠻有效率的。


今天穿新護膝,好緊啊!光穿上就熱身完畢。
重新找訓練的基準~
臥推
40、45、50、55、60*5
深蹲
70、90、100、105、110*5
肩推
20、30、40、45*5
RDL
90、100、110*5
屈體划船
40、50、55*5
仰臥拉舉
17.5、20、20*10
靜態單邊負重
60*10秒 2+2
隨便練一下80分鐘就過去了。


車架不是愈硬愈好咧!不然孔固力做的最好啦!
那個xxx Sprint 名字就跟你講它的用途,短程繞圈衝刺用的。
不要看車子很流線、塗裝很好看就買來歸呆丸騎透透,不覺得很難騎嗎?硬梆梆der。
代理商也是無良加沒水準,你們不應該好好教育一下消費者嗎?反正客人喜歡就多賣一點。
自行車代工大國,也是自行車文化的沙漠,世界奇觀。


真的!
去京華城的港覺就是電梯很難等。
還有不要想得太好,京華城的位置三不管,根本就是個孤島,不然他們幹嘛搞接駁車。
我看還是搞豪宅好了,那才是威京小沈的專長。


做個「手藝人」最重要的還是你的手藝,趨炎附勢、時來運轉都只是一時的,基本功要紮實才是王道。


很多人不認同你的專業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懂,很可笑吧?但這卻很常見!
呵呵🤭!


考試是一種(但不是唯一)有效的學習方式,因為這種方式「反饋」很直接而且效度極高,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考試卷不會騙你,哈哈😄!
但有些東西的學習不那麼簡單,「反饋」不是很即時,也不是很精準,但統計學上關係係數0.6以上就可以歸類在正相關,可以拿來應用了。
反饋即時的知識你可以自己學習,靠經驗也可以累積,通常錯不了太多。
但反饋不即時、效度明顯低於95%的東西自學難,尤其是靠經驗學習的會很不管用,有時操作的人自己腦補、想當然爾的比例還比較高。
你會調整卡踏底板嗎?不要亂搞!很多人的知識還停留在上個世紀沒跟上來,你以為的真理其實根本不管用,只是因為你亂調也不會死人,自己騙自己睡覺比較沒煩惱。
還有訓練也是,在小圈圈搞的,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長怎樣?
呵呵🤭!


念大學的時候,我在「學生活動中心」的時間比在「系館」的時間還多。
那時整天在攝影社辦裡,不是看書、聊天就是進暗房沖底片、洗照片。
但社員不一定常常聚在一起,那時大家用「留言簿」來交流與聯絡事情。
每個學期就去影印店裝訂一本A4空白的簿子來當留言本。
我在「古典音樂社」還看過我出生那一年(1969年)學長姊留下來的留言簿,可見這種方式流傳已久。
現在都沒有這種東西了,線上社團取代了紙本的留言簿,感覺更方便了,但少了一點手感與觸感,也少了一點字醜的自卑感,呵呵🤭!


Tesla Cybertruck 長得太科幻了,令人好惡分明啊!


我正在準備,「練壯一點」耐力運動者的肌力訓練,第一週學科的 PPT。
大致的內容寫得差不多了,圖表也準備好了,但我想我應該要寫一個前言,開宗明義告訴大家,我為什麼要開這堂課?用簡單的幾句話把課程的精神告訴大家。
如果你已經知道並可以接受,耐力運動者需要做肌力訓練,那我們什麼不直指核心,第一次訓練就讓你拿上重量,你的身體就立即開始變強壯呢?
動作幅度由小到大、穩定性由大到小、負荷由小到大、動作難度由小到大、肌力由弱變強,這就是我們訓練的方法與目標。


聽說現在虎林街市場都有賣按摩槍了。
讚👍,哈哈😄!
(不用買了,過一陣子我來問一下,誰沒在用的借一下就有了吧?!)


要館長介入部隊的訓練一定會有很大的反抗。
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先逼迫軍方改變體測的標準,以美軍新式體測為藍本。
當體測改變了以後就會發現問題、改變訓練方式,連鎖反應就比較有可能發生。
美軍的標準你敢嘴嗎?嘿嘿!


昨天是24節氣中的「小雪」。
陳暘一直都叫「臭皮蛋」小雪,從牠小時候就這樣叫了。
他覺得臭皮蛋是個很難聽的名字,我跟他媽覺得還好啊!
哈哈😄!


金牛男與水瓶女的對話。
老婆煮了一碗麵給我當宵夜,用泡麵剩下的油蔥料理包、加一點柚子胡椒、加一點鹽、加一點味素、加一點蔥花⋯隨性的調味。
她問我:好不好吃?
舒迷說:我不要告訴妳,因為不管我跟妳說好吃還是不好吃,妳都無法再複製一碗一模一樣的麵給我吃了,我回答妳有意義嗎?反正我吃完了。
哈哈😄!


我才不要叫你什麼小雪咧!
生活習慣太差了!便便💩都不掩埋的,我就是要叫你臭皮蛋。
枉費我買那麼貴的貓砂,都沒有發揮除臭的功能。


賈伯斯傳我有看完喔!
不過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真的沒看完。
「超譯」尼采?就是「超過分的翻譯」尼采說的,呵呵
呵呵🤭!


長跑危害最大肌力真,砍掉重練之路遙,慢慢恢復中。
隨便練一下 120 分鐘就過去了。
臥推
40、45、50、55*5,60 3*5
深蹲
70、90、100、110、115、120*5
肩推
20、30*5,35 3*5
硬舉
70、90、110、120*5
划船
40、50*8
引體向上
3*8(輔助)


有個幾張專業證照是你在專業上的「顏值」,但不要只當花瓶,還是要有點料好嗎!
關於學歷與專業證照到底重不重要阿?
在這個大家嘗試要打破校園藩籬、翻轉教育與證照無用論的氛圍下,這個問題大家怎思考?我也有畢業證書、數張相關專業領域的證照,要說這些東西無用也太矯情了,但是我是這樣看待這件事情的。
我覺得這一地的證照就是你從事專業工作的「顏值」。
有好的顏值讓你有一個好的開始,俗話說得好「人帥益生菌,人醜大腸菌」、「人美找董座,人醜找工作」。但是專業工作幾乎沒有靠顏值就能混飯吃的,君不見志玲姐姐演戲也被當花瓶嗎?
好的顏值讓你在初期就可以有好的機會,但是下面呢?如果下面沒有了那你也甭混了!等於你把票賣光了,但是戲演不下去,那不是等著被戲迷們拆你的臺呢?
學歷、證照最好要有,但是幾張就夠了!整天梳妝打扮也不能讓你更專業,那只是讓你比蓬頭垢面的阿宅容易找到事做罷了。
專業不是靠幾紙證照可以證明的,不然馬路三寶每個都有駕照,駕駛人的技術好壞確有天壤之別,何況有很多的證照還沒有比駕照所受的訓練多。
知識可以快速累積,但是經驗卻要日積月累,不斷熟練、強化、昇華,也要需要經常注入新的資訊,沒有熟練與流暢的工作過程不叫專業。真正的專業對未來的趨勢要有自己的見解,甚至有一定程度的預測,而這些能力要靠日復一日的做熟你的專業。
為了讓你「不辱師門」,從最基本的工作開始做吧!天天做、週週做、年復一年的做,做到想吐你就出師了!


凡是搞特規坐管、龍頭,又不備不同規格品的代理或經銷,就是智障。
不服⋯,你下輩子再來跟我說。


我們常看有些文章、討論區,甚至是書裡說:「跑步跟騎車用的肌肉(群)不一樣」,所以騎士去跑步會鐵腿,跑者來騎車也會掰咖。
真的是這樣的嗎?你們有翻過解剖學跟肌動學的課本嗎?呵呵!
跑步跟騎車主要都是「矢狀面」的動作,運用到的肌群沒有什麼不一樣,答案就是「一樣」或「沒有不一樣」,你去翻書是翻不出個所以然的。
但是你還是會跟我說:「不管啦!我就是覺得不一樣,我騎武嶺輕輕鬆鬆,跑螢光夜跑 5 公里就鐵腿,一定是不一樣的啦!」。
這位同學且慢,你題目沒有看清楚喔!我說的是「用的肌肉(群)」有沒有不一樣?答案是一樣的!但還有很多不一樣導致你的「港覺」不同,我就來說說有什麼不一樣。
一、肌肉收縮時的張力 / 長度曲線不同:
先來看跑步,你的腳多數時間是懸空的,這時肌肉張力只需要負責腿的自重,張力很低的。但當腳掌觸地之後,肌肉張力急速上升(斜率很大代表極高的發力率),然後維持一個短暫的高原期,等腳掌離地之後肌肉張力又急速下降。
再來看騎車,你的腳在踩踏循環時,一點到五點鐘方向是主要動力行程,肌肉張力與收縮行程曲線是和緩的增加然後再和緩的下降,這是一個很圓滑的曲線。其他時間跟跑步腳懸空時類似,肌肉張力都很低。
高發力率的肌肉收縮就容易引發肌肉酸痛,這也就是騎士去跑步造成鐵腿的主因。
二、肌肉收縮行程的範圍不同:
以髖關節來講,跑步時髖關節的工作角範圍度比騎車來得大,因為騎車是屈髖的時間居多,跑步時伸髖的範圍較大。肌力有「關節角度的專項適應性」,在這個行程有力量不代表在另一個行程也會有一樣的力量。
三、不同部位肌肉張力負荷比例不同:
騎車時主要的負荷是髖關節與膝關節,踝關節的負荷較小。
跑步時三個關節負荷都很大,而且踝關節常常是限制因素,跑步後腓腸肌常酸痛明顯。
怎麼辦?
一、 提升肌肉對於不同收縮型態的適應性:增加專項運動的訓練量。
講人話就是要多練啦!沒有足夠的跑量一定會鐵腿,很會騎不代表就很會跑,有跑有保庇,沒跑夠鐵腿就很正常。反之亦然但沒那麼嚴重,跑者來騎車一樣會有專項肌力的適應問題。
二、 提升肌肉勁度與爆發力:高強度(大重量)肌力訓練與爆發力訓練。
講來講去就是要「練壯一點」啦!沒有肌力哪來速度與適應?有了肌力再來提升速度(爆發力),有肌力、有速度之後專項轉換也會比較容易。
三鐵賽事中的轉換障礙是怎麼回事?轉換訓練有效嗎?
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三項分開練都沒事,真的到比賽的時候,T2 轉換(騎車換跑步)之後就跑不動了,所以有些教練就要你要練「轉換訓練」,這個有效嗎?
看你怎麼練啦!如果是先去騎個幾十公里(大概比賽長度的1/4~1/2),再換鞋跑步,這種訓練只是練安心的,效果有限。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一個有效的訓練要包含訓練強度與訓練量,這個訓練既沒有強度也沒有量,充其量只是訓練轉換流程而已。
那該怎麼練呢?當然就是把肌力練好(壓得重)、把跑步也練好(跑得多)才是治本之道。
好!看懂了以後換你們去唬別人了,哈哈哈!


房市不是跟少子化脫鉤,而是海嘯還沒到,等海嘯來了才跑就來不及了,傻!


最近常在想,在職場上,年齡是什麼?
若你是一個受雇者,30歲以後找工作就會有些限制,40歲以後除非中高階主管,不然你很難進入一個新的領域,50歲以後呢?只能去做一些勞力或基層的工作。
但是若你是一個自雇者,只要你保有一顆年輕的心,還有好的的體力,年齡其實不是太大的問題。
雖然扎克伯格、賈伯斯、蓋茲...都是英雄出少年,但別忘了雷克洛克年過半百才真正爆發出能量,最後建立起麥當勞的速食帝國。
我,今年48歲,但我一直都覺得我只有28歲。
(2007/9/15,我38歲)
我40歲當fitter、50歲當體能教練。
現在的世界不再是以前刻板印象中的世界了。
不服來蹲,哈哈😄!


對你滿意的客戶,是你最好的業務員,他們會樂意推薦你給他們的朋友。
而你給他們最好的回報就是讓他們介紹來的客戶得到同樣的滿意。
成功的商業模式就是要建構起這樣的良性循環,而不用在意從來沒有給你服務過,以後也不會是你的客戶說了什麼。


今天跟兒子聊天,他今天在複習生物課,快要考試了。
我說:「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充滿細菌、黴菌與病毒⋯,我們沒被感染很少是因為我們完全隔離了這些東西,而是我們有足夠的抵抗力來防禦它們。有一天我們不再正常生活、規律運動、健康飲食⋯,自身的抵抗力不在時,什麼疾病都有機會發生,所以要過著讓自己維持強壯的生活方式。」。
我又說:「所以防範霸凌事件也不是指望沒有強欺弱的人出現,而是要讓我們自己強壯,更要像預防疾病一樣盡量少接觸這些人。」。
您說是吧!



車友身高 178.0 公分,騎一輛 TCR SIZE M 來,龍頭要用到 15.0 公分的。
不要懷疑!給他試過 13.0~15.0 公分,也符合身型分析跟角度分析,15.0 公分最好。
還好車子買二手的,學習成本很低,SIZE ML 或換其他車架才是適合他的。
買車前做 bike fitting 不是很好嗎?那些原廠的 sizing 建議表能吃嗎?


知名咖啡摻劣質低價豆魚目混珠算什麼?
咱們吃的米有多少摻低價進口米、東岸混西岸的米?有誰來踢爆一下好嗎!


上次講學歷與證照是你在工作上的「顏值」,
這次講學歷與證照是你在工作上的「藥石」。
其實這些東西是有毒的!毒物劑量小、用在對的地方可以治病,劑量大會致死,要健康的身體還是得吃真食物。
制式化與商業化的學校教育及證照制度讓一般人接受到普及的知識與基本的工作能力,這功不可沒但也會過份簡單化事實或限制我們發掘真相的能力。
簡單的講,學歷與證照給你的是一個基本的套路,可以快速上手,但是你在專業上要有說服力絕對不是依賴別人給的套路或學更多的套路來獲得,而是要在這個基礎上向上發展出來你自己的套路,以符合你所在的商業市場。
那要怎麼做呢?
1、 學歷與證照先治療你對於這件事情「一無所知」的病。
2、 當「略知一二」之後得要依樣畫葫蘆學幾套拳法。
3、 終究有一天要「頓悟」這套功夫的原理。
4、 要旁徵博引的來「打通」你的任督二脈。
5、 你得跟很多人學習,少林、武當、峨眉…,但最終得認清楚「你是你」,你不是誰的代言人。
6、 要跟不同專業的人「協作」,不要什麼都自己來。
7、 要活下來、發展然後「壯大」。
不要只停留在 1、2,要走到 7 才算是上了軌道。


今天再來練一下,145 分鐘休~一下就過去了。
自從我的小三腳架被富山機場安檢人員沒收之後就沒有機絲可以錄影,晚一點再來去買一組。
臥推
45kg、55kg*5
60kg 4*5
深蹲
70kg、100kg*5
120kg 3*5
肩推
30kg*5
35kg 4*5
單腳RDL
40kg 3*5(左+右)
站姿屈體划船
40kg 3*10
引體向上
3*10(輔助)
單邊負重走路
50kg*10公尺 3+3(左+右)


練完準備吃中餐,停好車子走在路上也會碰到車友。
昨天來 bike fitting 的香港車友剛剛去風櫃嘴吹風淋雨,帶他來吃民生社區有名的麵食館。


用了10年的電腦,只剩殼可以用,其他都要更新的,現在新的都太花俏,買不下手。


Vision 新的 Aerobar,好用!
更順手、更舒適、更好安裝與調整。
SnakeBite 技術下放,鋁合金版本也更新囉!
舒迷車坊提供全系列商品及安裝,從 bike fitting 開始,一條龍式的服務。



剛剛去朋友家,他妹在看「心靈捕手」。
她問我:「你看過嗎?這片子很經典ㄟ!」。
我說:「沒有!我不看電影、不追劇的。」。
她說:「那你在幹嘛?」。
我說:「哈哈😄!我訓練、我看書、我還整天在FB 上面講幹話啊!」。
哈哈😄!


運動很重要,但過勞+運動是無效的。
先減量才是正道。


我要講的無關社會福利,比較有關係的是你的工作型態與價值觀。
以前總是被教育,在工作多年之後要退休過無憂無慮的生活,而要建構這種生活得準備多少錢?而且愈早可以達到這種境界就愈有成就。
我們看到那些事業有成,但不退下工作崗位的人,會說他們是勞碌命,終身被工作綁架或死要錢。
真的是這樣嗎?在我自己當自雇者幾年後就不這樣想了!其實這些都跟你的工作型態與價值觀有關,而且事實也跟你想的有落差。
你的工作很穩定甚至一成不變,那你有這種想法是很自然的,但是這種工作的產值要很高並不容易,你只能靠年資慢慢堆砌起你要的退休資金水準,所以你每天都不想去上班,到週一就很 blue。
但是可以安於這種生活的人鮮少有豐富的興趣與優質的第二專長,若真的到了退休的那一刻,反而是災難的開始。因為開始坐吃山空而且不知道要怎麼打發時間,反而會造成很多親屬之間與社會的問題。
再以社會資源來說,這些約60歲左右的人其實身體還不錯、對於社會化的適應也不是問題,應該可以投入工作時間較短、壓力較少、次要需求的工作,這樣既可以解決個人問題也可以提升人力資源的利用率。
我們看日本在這方面就做得還不錯,而且在未來,退休金薪資替代率愈來愈低的時代也有其必要。
另外還有一個很大的變數,就是現在的世界,不再平穩安逸,工作可能明天說沒就沒了。
退休其實不再美好!那還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呢?
你應該利用現在工作之餘,不住相的接觸多樣的資訊,培養自己的興趣,再挑一些發展成預備的第二專長。就算今天退休,明天你就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甚至還有收入。
那些不退休的人在想什麼?因為他們的腦袋裡面早就已經有下一個目標,樂在其中而且與時俱進。退休?除非身體做不了了,但是偏偏這些人都很自律,有很好的生活習慣、運動習慣、接受新資訊...
不要再被那些基金公司或保險公司洗腦了!其實最需要投資的是你的腦袋跟身體,腦袋長智慧並維持好奇心、身體不只要不生病還要強壯,這些都是要需要去投資的。把大把的鈔票送進這些金融機構之前,找點興趣來玩、去運動健身花點小錢吧!
不要只是羨慕別人,要問你自己是否熱愛你的工作?你的興趣是什麼?不要等退休了,沒有退休那回事,現在就要過像人的生活。你不能餓三天再一次吃三天的份,你現在的生活就應該把退休的夢想加進去。
真正的退休是你斷氣的那一刻!


我們相信的不是那個人,而是他提出的理論或他做過的事。
譬如~
牛頓之於萬有引力
愛因斯坦之於相對論
富蘭克林之於美國
張忠謀之於台積電
...
人有很多面向,對於一個人你不必全盤接受,但理論可以驗證、事蹟有目共睹。
又譬如~
諾貝爾得獎者只在他的專業上具有權威,其的事情上可能與凡人無異,也不會有人想找愛因斯坦拉小提琴灌錄唱片。


關於訓練後恢復,近期的一點經驗分享。
第一個例子:
我在8月底最一次高強度的肌力訓練時右手肱二頭肌有點拉傷,不是很嚴重那一種,但緊接著9月初我就開始練跑。
練跑很少休息超過2天的,跑步需要擺臂,都會用到肱二頭肌,所以它就一直痛了快2個月,直到10月底比賽前的訓練減量期才好一點,10/27比賽後整整休息了8天,再去跑步的時候就已經好9成了。
肌肉拉傷要給它夠長的時間休息,不然拖很久都不見得會好。
第二個例子:
8月底之前,我一週練2次肌力,強度跟訓練量都很大,所以我都不想再排其他訓練,非訓練日的體能明顯較低。
經過9、10月練跑、11月中之前的休息,直到上個禮拜才開始做肌力訓練。
這幾次肌力訓練的課表是六方向全身都練,訓練時間常常超過2個小時,所以訓練量也非常大,但強度(重量)只有8月底之前的85~90%而已,不是我不做重一點,而是最大肌力在這幾個月的耐力訓練之下退步了10~15%,做不了那麼重了。
結果就是恢復出奇的快,因為強度下降疲勞也減少,但我持續有訓練,只是訓練專項不一樣,恢復能力還是一樣的,所以我想近期一週3次肌力訓練應該沒問題。
恢復快進步也快,希望這樣可以快一點回到原來的水準,好結束線性週期課表,再回來跑共軛週期課表。
這用我上週貼的「適應與疲勞模型」應該也是可以解釋的。


贈送音樂會門票!
幾個月前託好友王先生一起買了12/1(日)下午2:00,小提琴天后 安-蘇菲.慕特Anne-Sophie Mutter的演奏會門票。
但我記錯時間,以為演奏會是晚上的,下午我有「練壯一點」課程的學科理論課,所以沒辦法去聽了。
這是NT:3600-的票,只有一張,位置非常好,而且還有溫文儒雅的王先生作陪,票只送給舒迷的好友。
請容我保留贈票給誰的權力,所以請有興趣的朋友發信息給我,不要在版上留言,我會直接回覆贈票者。


不要覺得我練很多還不會瘦很奇怪,
要看我吃那麼多還可以維持固定體重才奇怪。
老婆做的菠蘿麵包又出爐了。
(嚼嚼嚼⋯)
哈哈😄!


太原路來的阿北今天換一件衣服穿穿。
做重量很少人在吃GU的吧?我的袋子裡只有這個啊!呵呵🤭!
臥推
45、55*5,60 5*5
深蹲
70、100*5,120 5*5
肩推
30*5,35 5*5
中腿拉(墊高硬舉)
70*5,120 3*5
站姿屈體划船
40 4*10
引體向上(輔助)
3*10
做好做滿,5*5的一天。
本週衝量,下週開始拉強度。


20幾年前有一本「亞洲週刊」的編輯說他(周記家常麵)是全世界最好吃的牛肉麵,其實吃的很難這樣給頭銜的,但還算物有所值,ok的。


這台機器全台灣沒有人比我更熟了!
但這台不是我的,它接近原廠設定,我只幫它換一支小彎把而已,再來就是清潔保養一下。
如果暫時沒有預算買三代鐵牛「BISON 」,這台還是可以先用的,我用它做過接近2000個人的服務。
就叫它「紅牛」把!有興趣請找我。


某粉專討論在健身房佔著器材滑手機的人很討厭,延伸到有人問為什麼組間休息需要到3~5分鐘?
一直在玩肌肥大的人怎麼會知道組間休息需要3~5分鐘的呢?
喜歡休息久一點的人可以來跟我一起「練壯一點」,哈哈😄!


我今天又被「自己練的」嚇到了!
有上次那個美眉,還有另一個也是妹紙。
深蹲蹲不深也站不直這是哪招?腰椎扭啊扭的一組還做10幾20下,好可怕😱!
看醫生的錢不要省,不對!是請教練的錢不要省,看醫生比較貴好嗎!
哈哈😄!


Michael Stone 講:「肌力較好的運動員在其他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下,通常也是表現比較好的運動員。」。
他還說:「背蹲舉達2倍體重是一個優秀運動員的肌力標準。」。
你還沒有背蹲舉達2倍體重不用擔心「太強壯怎麼辦?」好嗎!要練壯不是幾個月的事,而是要持續做幾年的事。
提升「最大肌力」是肌力訓練中最難的事,所以很多人寧願做其他的、從別的領域借方法、講東講西就是不練壯一點。
你們怎麼知道,肌力比你好的人「功能性」就沒你好?
「強壯」是肌力訓練裡最具功能性的東西,而且是最容易檢驗的指標,這才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


好啦!我們來談個實際的問題,耐力運動者想要做肌力訓練會遇到什麼困難?
1、知識不足,怕練太壯。
(拖出去!)
2、時間不足,怕練太累。
這就是真的了!當你的訓練架構要鑲嵌進一個肌力訓練模組的時候,你需要把其他訓練減量,不然肌力訓練的疲勞會跟專項訓練的疲勞搶奪恢復的資源。
但專項都練不夠了(成績停滯)談何減量?其實冬天(12、1、2月)就是練肌力最好的時機,因為天候的狀況可以讓戶外訓練順其自然的減量,而這時就可以來室內「練壯一點」了。
3、膽量不足,怕練太痛。
(一樣拖出去)
這是方法不對!跟多人對肌力訓練的印象都是「肌肉痠痛」,當然初期怎練都是酸痛的,但隨著適應增加,痠痛的程度就會減緩,如果還是很酸痛那不外乎是訓練的方式不對。
第一種是訓練密度不夠但每次的訓練的壓力又太大,這是課表的問題,請把教練拖出去!
第二種是做太多高反覆的訓練,訓練強度太低、訓練量太大,這種訓練最容易痠痛而且效益不高。其實最有效益的還是85% 1RM強度以上的訓練區,每組反覆次數不超過6下,這種訓練的肌肉酸痛程度較小,有這些情形一樣請把教練拖出去。
經過2、3個月以肌力訓練為主的訓練之後再進入專項訓練期,這時可以把肌力訓練減量,留下最核心的部分就好。
這個肌力訓練最核心的部分是什麼你們知道嗎?就是大肌群、大肌力、爆發力這幾個部分。
6、7、8月一樣可以再來一次,一年就可以玩兩個訓練週期了。


不要浪費時間去研究沒有邏輯的人的行為,因為這根本就是沒有邏輯的事情。


關於「怕練太壯」這件事我們也來聊聊。(我現在心情很好,不會罵人)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要怎麼樣才可以練太壯?
1、首先你要有好的基因,躺在家裡就開始長肌肉(你是肉雞嗎?)。
2、而且你去健身房跟去上學一樣的頻率。
3、做高反覆力竭的「肌肉生長型」課表。
4、不做耐力運動,剩5秒絕對不會用跑的過馬路。
5、泡高蛋白的搖搖杯不離手,快泡完了就趕快去補貨,斷貨或手上沒有搖搖杯都是令人焦慮的事。
6、鏡子、鏡子,誰是太原路最強壯的阿北⋯,老雞長不出肉來你知道嗎 。(有沒有那麼自戀啊?!)
7、不知不覺這樣生活幾年過去,走在路上,健身房出來發傳單的美眉終於不會問你:「先生、先生你有在運動嗎?」。
如果你是個耐力運動者,根本不用擔心這些事,你要擔心的是~
1、肌肉拉傷。
2、疲勞性骨折。
3、肌腱韌帶發炎。
4、訓練量已達邊際效益的末端,訓練量無法再增加,成績也無法再突破。

耐力運動者做肌力訓練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1、整合神經、肌肉的整體效益,提升肌肉勁度。
2、提升肌力。
3、提升爆發力,提升速度。(腳落地時就是一個高爆發的動作。)
4、強化結締組織。(肌腱韌帶、軟組織等)
5、強化骨骼。(光吃鈣片沒啥用的)
6、有效率的訓練,而不只是增加訓練量、訓練時間。
其實這種訓練「長肌肉」的量根本很少的!如果有朋友知道你在做「重量訓練」,那他們可能會問你:「阿你怎麼沒有看起來很壯的樣子?」。
呵呵🤭!


如果需要加那麼多墊圈就應該要加長頭管長,不然就沒必要訂製了!
訂製車需要用更高的標準來看待。


連復健科醫師都還在說排乳酸,這是那招?
給我拖出去!
(應該是「動態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