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9年8月3日 星期六

愈練愈健康:終生訓練的知識與技術

有運動就是健康的嗎?
為什麼不運動不行了?
瘦就是好?壯不好嗎?
大家都說自己是練健康的,真的嗎?
甩手講幹話不好嗎?一定要流汗?訓練中心冷氣很強的,你都沒去過?
訓練一定要買很多器材?穿戴裝置、功率計、搞Home GYM?
有沒有簡單又有效的方式?有!但不是每天6分鐘、每組8下。
自己練就好?有些部分可以,有些部分受傷比較快。
請教練很貴?我覺得看醫生比較貴!(被醫生揍飛!但比我壯的醫生應該不多吧?)
訓練的基本原則,正確的訓練方向,淺顯易懂的告訴你。
理論加上實際操作,帶大家教室、操場、訓練中心走一回。

適用對象:沒有被醫生禁止運動的人都可以。

講座地點:舒迷車坊教室,台北市大同區太原路154-2號2樓。
日新國小正對面,捷運中山站最近,旁邊蓬萊國小地下停車場走過來3分鐘。

講座日期:2019/8/25(日)

當日行程:
08:45 舒迷車坊教室,報到話家常。
09:00 為什麼要訓練?不能好玩一點嗎?訓練的誤區與訓練的基本原則。
10:30 訓練的全貌,訓練的技術,極簡訓練法,但沒有懶人訓練法。
12:00 舒迷請大家用餐,吃什麼沒得挑,一天不減肥不會怎樣,就當修行好啦!
13:30 訓練中心,肌力系統訓練實際操作,動作學習與體驗,不會讓你壓很重。
15:30 河濱公園,能量系統訓練實際演練,極簡訓練法體驗,跑步流一點汗囉!
16:30 大稻埕散步,自由參加,搞不好舒迷會請你吃點心喔!

我們會在三個地方移動,舒迷車坊教室、Liberate Training肌力訓練中心、台北橋頭河濱公園,三個地方都在方圓2公里範圍,當天需要您的交通工具支援,若沒有交通工具的人舒迷幫您處理,人來就好甭擔心。

「你不用很厲害才開始訓練,你要開始訓才會很厲害。」

活動費用:NT 3,780-(含稅)

匯款資訊:(請填完報名資料再匯款)
銀行:國泰世華銀行 松山分行 013
帳號:037-50-600924-4 
戶名:陳立人 
金額: 3,780-

報名資料,請填表單~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4VggJ7TwOviKOguHFV93lzk8H1oOFdc4tdgePyJBXIy5xGg/viewform

本期第一次試辦,只招收12名學員,額滿即停止填表,快要額滿了喔!









節錄「許岑」的「有效訓練你的研究能力」

「得到」講師「許岑」在「有效訓練你的研究能力」專欄最後跟大家論述的,舒迷在這裡跟大家分享節錄內容。

會分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是要大家都用學術論文的形式來寫文章或談話,但人與人之間若要進行更深刻的討論就不得不瞭解一下「學術研究的方法」,不然就會流於各說各話的狀態,或完全以自身的經驗來論述,當「我」與「我覺得」充斥的討論,其實是沒有繼續討論下去的意義。

以下就是許老師的文章節錄~

⋯⋯⋯⋯⋯⋯⋯⋯⋯⋯⋯⋯⋯⋯⋯

「學術研究的四個特點」

我在英國讀碩士期間,每一篇論文寫作,包括碩士畢業論文的寫作都是有質量保證的。雖然在寫作的過程中仍然充滿了身體勞作之苦,但是我的精神始終是愉悅的。

很多在海外繼續深造的研究生在論文寫作這一塊兒困難重重,甚至有中途退出研究的情況發生。可能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對於西方的學術體系中學術論文寫作的要點,缺乏清晰的認識與足夠的實踐。

我在英國正式開始讀碩士研究生之前,花了半年時間在諾丁漢大學學習學術英文,也就是Academic English,那半年對於學術英文的學習和實踐使我終身受益。老師主要教我們寫學術論文的方法。今天我就綜合自己進一步的研究,一起分享給你。

學術論文的寫作要點有~

Validity、
Reliability、
Continuity、
Universality。

這四個詞的意思是講學術論文的~

正確性、
可靠性、
可持續性、
普適性。

增強研究的正確性

首先是Validity,也就是正確性。

在正式寫論文前要嚮導師提交一個Proposal,也就是論文提案,用意是獲得導師對你論文正確性的認可。提案中會呈現你的論文要研究的核心課題、論文的結構框架,以及每一部分的邏輯關係。

如果你的提案中展現的論文各部分邏輯關係有漏洞,甚至只是邏輯有些弱,你的導師就會讓你重新提交一份Proposal,以確保整篇論文的Validity,也就是正確性。當獲得了導師的認可後,你才可以逐步地展開論文的表述。

雖然不像學術論文的寫作需要如此的嚴謹,但是我們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做研究的時候,也很可能會在一開始就陷入誤區。雖說研究中的主動性非常重要,但也請你記得,在研究的套路中少不了與高手探討,跟行家請教,這樣做就是為了增強我們研究的正確性。

關注研究的可靠性

論文寫作要注意的第二個方面是Reliability,可靠性。

你的論文在寫作的過程中必伴隨著大量的閱讀和分析,每一篇正規的學術論文,無論長短,在論文後面都會有一個Reference List,也就是參考資料列表。你說我的論文可不可以不參照別人的書目或資料,單憑自己的主觀表達來論述呢?對不起,不可以。

如果你單憑自己的主觀表達進行論述,那你的論文的Reliability不是弱的問題,是根本沒有。也就是說,在學術體系當中,你不被允許進行主觀表達。

什麼叫可靠性?可靠性就是你說的話得有出處。在生活中我們當然可以隨意地說些自己的想法,但是在學術體系中,你在論文的寫作中,幾乎每一句話都要有出處。不能只是你自己的想法,而要引用別人的話。

引用到什麼程度呢?我給你舉個例子,比如你在你的論文中要寫一句話,這句話是誰說的,哪年說的,在哪本書或是期刊或是什麼其他的資料中說的,在那本書的哪一個版本的哪一頁說的,你都要寫清楚。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一篇學術論文的幾乎每一句話後面都會給一個這樣的出處信息。

你可能會疑惑,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還叫我們寫什麼論文啊,去看他們的啊。即便如此,你做的工作也不可以被抹煞,你做的工作就是把相關課題的學術信息蒐集整理起來。

事實上,論文的寫作,講究的是藉力打力。因為在龐大的學術體系中,任何一個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你要將學術體系的某一個微小的分支進行那麼一點點的發展,必須有紮實的根基。這個根基,就是你要有大量的學術閱讀,以獲得一個學術的背景。

在西方的學術體系中,本科生只是學習,很少研究。因為到了碩士,才叫研究生。跟博士研究生比起來,碩士研究生是更加不能擅自表達自己的觀點的,因為你只是一個碩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的本分,就是把別人的學術觀點研究一番,掌握了研究的方法就可以了。表達觀點,那是博士研究生才可以乾的事。

基於這種可靠性的要求,我們是不是就完全不能表達自己的觀點呢?其實不是,但是要注意分寸。

我在英國學習學術寫作的時候,老師一開始就跟我們說,在學術論文中,是絕對不可以出現“I”這個詞的,就是中文裡的“我”。你絕對不可以說“I think”或“I believe”之類的話。如果你這麼寫,那麼你的導師很可能會問你,“你是誰?”

事實上,你基於大量的學術閱讀,把符合或者說適合你要表達的觀點的內容引用出來,也就相當於我們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這就是我之前說的借力打力。



除了寫學術論文,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的研究中關注可靠性有什麼好處呢?這樣做會使我們隨時保持警惕,當我們看到某條信息的時候,如果不是“有據可查”的,我們可以對其持懷疑態度。尤其在網上,謠言和不實信息無處不在。同時,我們也被提醒,說話和表達觀點的時候,最好時時處處給出信息來源,以增強說服力。

持續觀察趨勢變化

論文寫作的第三個要點,就是你的論文寫作要考慮到可持續性,就是那個Continuity。

什麼叫論文的可持續性?我們閱讀很多經濟學和傳媒學的學術論文,那些論文都是幾十年前上百年前的學者寫的,放在今天仍然有很強的Validity,還記得這個詞嗎,就是正確性。這就是論文具有一個很好的Continuity。但如果我們兩年前寫了一篇論文,兩年後的今天看起來這篇論文就站不住腳了,那這篇論文的Continuity,可持續性就很差。

傳媒研究學者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在1960年代的學術書籍中提出Global Village,也就是“地球村”這個概念。放在今天看,這個概念已經變成了現實,他的學術觀點經歷了五六十年來到今天,正確性仍然不容置疑。也就是說他的學術觀點具有Continuity,可持續性是非常強的。

我從英國留學回來之後,曾經從事的一份工作是對想要出國留學的學生提供留學諮詢服務。很多學生因為對於國外的學術環境不了解,對各個大學的專業強項也完全沒有概念,往往會基於一份當年最新的大學排名或專業排名進行判斷。

在他們的判斷過程中,我就為他們指出,單看當年的排名是不夠科學的判斷手法,還要看在過去的年份中排名的變化趨勢。如果一所大學的某個專業排名雖然在當年還沒有排進前十,但是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它的排名一直是穩步上升的,那麼我相信它仍然是一個好的選擇。當然我們還要對它進一步地研究。這就是研究可持續性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應用。

研究的普適性

最後來到論文寫作的第四個要點,就是你的論文寫作要顧及到Universality普適性。

像我們剛剛提到的Marshall McLuhan在1960年代給出的Global Village(地球村)的概念,普適性也非常強。地球村,整個地球都包括了。當然,這個普適性的評判可能不適用於所有論文,有些論文研究的就不是普適的對象。

比如有的學者做的就是地域研究,研究的就是那一塊地方,普適性的標準就不再適合去評判這種學術論文的高度了。但是無論如何,普適性差的論文,在正確性、可靠性和可持續性處在同樣的程度下,在整個學術體系中,其重要性可能是不如普適性強的論文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普適性差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比不過普適性強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

我們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所做的研究,大多是個性化的,憑個人興趣和要解決的問題而做的研究。學術論文寫作中的普適性,可能就不是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做研究需要考量的標準。

最後,我給你的建議是~

“一個具有研究能力的人,才會把事情做好。同時,他獲得新機會的可能性要大一點,因為他會不停地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