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巨大的世代交接

這個場景跟我最近看的「本田宗一郎自傳」裡,1973年本田宗一郎與藤澤武夫一起退休的場景很像。雖然劉金標董事長以「年事已高」當作退休的理由,但是他與羅祥安執行長一起退休真的是為了下一波的轉型做的準備。

引述媒體的資訊:

看似單純因創業強人年事已高而交棒,背後,其實是預見產業變局的提前轉型。負責巨大全球布局長達40年的羅祥安,用颱風逼近形容產業變局,「這次是大的變局,別人可能還看不懂,我們是老船長,知道(危機)早晚要來的!」

去年起,全球自行車業產能嚴重過剩,加上中國經濟放緩、內需市場疲弱,市場壓力一波波襲來;今年前三季,台灣自行車出口產值即暴跌逾兩成,全年恐創近十年新低。過去22個月以來,巨大股價跌跌不休,從去年2月高檔305元,跌到截稿前的181元,市值蒸發4成。

接棒的新任董事長杜綉珍和新任執行長劉湧昌這組,則打算發動巨大的數位轉型,3年內要讓電動自行車從目前占巨大營收7%,至少成長到20%。接上電的巨大,能否順利度過產業危機?前方的彎路和陡坡,正等待第二代經營者加速征服。
...........................................................

下一波的轉型真的只是把車接上電嗎?應該沒那麼單純。我認為腳踏車的真正戰場還是在「人類純粹用體力征服自然」的範圍裡面,電動助力腳踏車只是這個概念的延伸罷了,一輩子騎車的人想在老年還可以繼續騎車,電動助力只是幫他們一把而已。那什麼是羅祥安執行長講的「颱風逼近」呢?我認為有兩個:

第一是「銷售能力的再提升」,要從被動式的銷售提升成主動式的銷售。

試問大家一下,當一輛自行車的售價在3~5萬提升到一輛30~50萬的時候,我們的銷售能力、流程、知識、技術有什麼根本上的不同嗎?沒有,並沒有,所以消費者會覺醒,銷售會遲緩、下降。

那要怎樣提升呢?這是體驗式的、顧問式的。捷安特的RRS(Giant Right Ride System Fitting)即是其一,但很可惜目前做的並不理想,因為沒有真的認為這是必然要做的事,所以也不會很認真的去執行。造成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之前(現在也是)車賣太好,所以不太在意銷售的技術,但這是一個毒性很強的因果關係,不好好處理在未來會是個大麻煩。

第二是「必須接受銷售端的資訊回饋」,包含設計、生產、倉儲、運送流程...的改善。

買超過5萬元車子的朋友都知道,自行車的規格、塗裝、尺寸、配件...都是可以規劃搭配的,但是目前原廠都無法提供有彈性的商品,結果都得由經銷商來彈性處理,這也必然侵蝕經銷商的利潤。過短的商品週期(新產品平均8~10個月),也會造成經銷商的存貨跌價損失,降低庫存的意願。其實這方面可以借鏡流行服飾業,他們在這個領域做得最成功。

運動科學、數據分析、物聯網科技...都是可以運用的資訊及技術,自行車產業不要把自己定位在「傳統產業」而不知道其他商業世界的脈動,其實要提升這些能力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就可以看到效果,只是腦袋要換一下,這也是最困難的一部份。

捷安特還算是好的、資源多的,其他的可能連產品都還不齊全、不夠好,但是我期待他們能有效轉型,持續帶動產業的前進。若在未來,運動產業都不好,那還有什麼能做的呢?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31109&type=Indep

運動 ≠ 減肥、瘦 ≠ 健康、外型 ≠ 功能、關於運動的五四三。

很多人以為運動就是要減肥,而且減肥好像很困難,所以會有「我不想減肥,所以我不想運動。」的想法,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邏輯,運動跟減肥沒有絕對的關係。

有些人很瘦,但其實身體很差。我們分析一下這些的身體組成,「體脂不見得低但肌肉量可能嚴重不足」,做一點事就喊累,拿不起太重的東西,走不遠、爬不高...,也容易跌倒,尤其是老人。

事實上體重不是問題,我們要檢視的是你有沒有控制身體的力量?你身體的功能好不好?至於「外型也不見得跟功能有關」,八塊腹肌、人魚線、子彈肌...,這些跟運動表現甚至健康是沒有絕對的關係,而且「體脂過低對身體沒好處」。

運動的目的是「讓你的身體維持較好的功能」,不管是力量、心肺、新陳代謝、精神、免疫力...。若你是美食享樂主義者,有運動習慣甚至可以讓你比較不忌口,運動的目的其實是用來「提升你的生活品質」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過多的運動也不好」。一日北高、雙塔、超馬、超鐵...,偶而為之是一種人生經歷的勳章,沒有充分的準備或參與的頻率過高時,這對你的身體是一種傷害。

任何一種運動都有技術性,技術隨著你投入時間之後都會更精進,所以這也是一種樂趣。但也不用擔心,現在流行的運動大多進入門檻不高,而且有很多輔助工具可以用,你想玩到什麼程度是很「自由與隨性」的。

現在甚至「運動還是一種社交」,社交場合常常跟運動有關,不多會幾種運動有時候還會有點社交壓力,不然在 FB 上要 show 什麼?這你同意吧!

運動產業也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不知道下一個投資標的在哪裡可以從這裡去找,但若沒有使用者經驗要怎麼判斷商機在哪兒?自己下來玩是絕對不吃虧的打算。

不要再轉貼一些片段或錯誤的運動資訊,你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運動知識,找幾個可靠的知識來源,長時間的累積,更重的是馬上、立刻、現在就換上運動服,來「養成運動的習慣」吧!

舒迷大叔愛亂講2017/2月

8年前我租了一個商務辦公室,14 天之後開始第一個 Bike Fitting 的服務,今天完成了第 2500 位客人的服務。
每年都說要做少一點,不過看起來是不可能了,但是除了一個一個服務以外,我還幹了點別的事。
這一兩年我大概訓練了 50 個以上的 Fitter,讓他們有能力做跟我一樣的事;我製造了三輛 Fitting bike 原型(鐵牛一代、二代),而且現在已經在進行量產了,以後我會做出更多的東西。
那些酸民繼續在網路上浪費生命、很多下不了功夫的人退場了、更多的人抱怨生意愈來愈難做,但是我也看到很多人踏踏實實的幹活、在老地方找到新的商機、結合不同領域的專業來豐富運動產業。
我做的事沒有秘密,甚至到處講,也不怕誰來學。才不管你們怎麼看我,也不用做什麼給誰看,每天都開心的做我想要做的事。
現在我是如假包換的「執行長」,每天執行心中夢想的藍圖。我的好朋友們,你也是你人生的執行長,但什麼是你夢想的藍圖呢?


最近的新聞一直圍繞幾個問題~
1、人工智慧、機器人、自動化將取代人的工作。
2、特司拉老闆伊隆馬克斯覺得以後政府得發放給每個國民「最低薪資」,就是你不用工作也會有錢。
3、比爾蓋茲覺得機器人取代人工作,那它的擁有者要依照機器人的產值課稅,補足人對稅務上的貢獻。
...
基本上這種預測已經在發展了,西方社會的社會福利制度已經讓很多人不用工作也不會餓死,甚至有錢可以去排隊買3C產品。
我相信這會讓一部份人自甘墮落,但我更相信會有更多人不甘寂寞,他們會想去做一點什麼不一樣的事,這種基本的生活不能滿足他們的。
在這種不缺錢但也不會很有錢的狀態下,你會想要做什麼事?或你覺得這樣的世界之下,會有什麼商機呢?


我覺得金融業是最早會被AI與機器人取代的行業,至少會大幅度的變化,因為做的事跟收入所得不成比例,而且金融界是有錢可以做這些自動化轉換的。
怎說?整體金融業有較高的平均薪資,但是腦袋與做的事停留在上個世紀,連使用的電腦與軟體皆是,儲蓄、匯兌、借貸...何需耗費那麼多人力?而且標準僵化,但是坐擁比其他產業高的薪水。
證券期貨呢?雖然他們提供市場資金與避險功不可沒,但華爾街、軍艦街的那些經理人們大玩金錢遊戲而且還收取高額的費用其實已經讓很多資本家很不滿了,以後這個都可以由更新的演算法來替代。
人身保險也會有很大的變革,因為以前保費只跟年齡、性別與之前的就醫記錄有關,但是未來的人身保險應該跟你的生活行為有關,譬如是否愛開快車?是否運動?生活作息是否正常?有無不良嗜好?...因為在這個數據連結的世界裡,每個人的行為將無所遁形。
有錢不是原罪,有沒有價值才是衡量的標準,而這個標準會依科技與社會的變遷而改變。


我們應該跟休哥、KK老師學習怎麼騙人來運動!
他們實在太厲害了,而我們實在太專業了,兩種能力都有就無敵了。
這個社會需要結合不同能力的人,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價值,分開來都只是星星之火,整合在一起才能變成連鎖反應產生大爆發。


笨蛋!跟大齒盤與柏油路面比起來,碟煞根本沒有安全問題!
我也不喜歡公路車裝碟煞,只是我理由是「殺雞用牛刀」違反「簡單就是好」的原則,並不是安全的問題。
騎車最危險的排名~
1、你被汽車碾過去。
2、你自己摔下山谷。
3、你的頭撞倒地面。
4、你的皮膚摩擦到地面。
5、你的身體被夾到大齒盤與鍊條之間。
6、你的手指被夾到飛輪與鍊條之間。
...
100、你的鞋子磨到碟盤。
...
250、你的皮膚被碟盤燙到。
...


鬍鬚張漲價在我的好友圈裡面幾乎一面倒的支持。
Starbucks 敢漲價應該也沒在怕的。
為什麼?
因為他們賣的不只是食物,他們賣的是一種消費體驗,食物只是其中的媒介之一。
如果一個經營者整天在講成本,他不是笨就是壞。
成功的經營者應該談論的是「價值」!


人要活得夠久才有機會!
我這年紀之前,赫茲死了、舒伯特死了、梵谷死了、李帕第死了⋯
要見到美麗新世界、要與惡魔對抗、要跟豬打爛架⋯,都要活得夠久!
(赫茲生日)


解釋科學問題需要哲學,但是不需要哲學家。
因為好的科學家就已經是哲學家了,不懂科學的哲學家只是個騙子或傻子。


買3,000~5,000 的腳踏車,給你一個基本的生活。
買30,000~50,000 的腳踏車,給你一個健康的生活。
買300,000~500,000 的腳踏車,給你一個夢想的生活。
賣3,000~5,000 的腳踏車,比價格的競爭力。
賣30,000~50,000 的腳踏車,比服務的多樣性。
賣300,000~500,000 的腳踏車,比說故事的能力。
買什麼車跟口袋深度無關,但是跟腦袋深度有關。


關於年金喔!我的想法是~
現在就當作繳保護費,有繳有安心。
以後就當作沒這回事,沒有期待就不會有失落感。
反正錢自己賺、自己花、自己存,想靠別人都不靠譜。


昨天 FxA & x心工業的長官來小店巡視,我跟他們講我這幾年做做小生意的心得跟我的大夢想。
我斗膽的跟他們說:「I have a dream .」,希望以後我們台灣的自行車店可以做到最好,讓世界跟我們學習,而不是去羨慕別人。
我們不是沒有資源、沒有能力,而是不習慣做大夢、做大事。
我的三寸不爛之舌還是有點用處,長官深受感動,決定要送我一個禮物,我好期待喔,哈哈哈!


公路自行車、路跑、鐵人三項...等是目前大家比較常會從事的耐力型運動。
我也認為從事這些需要有強大的意志力!但是意志力不是在比賽的時候硬撐,而是堅持完成比賽前的所有訓練計劃,達到足夠的訓練量與品質,還有對抗寒冷的冬天與不良食物的誘惑等。
要踏上賽事的起點不是那麼容易啊,但是當狀況不好的時候也許你必須要考慮棄賽,尤其是中年有家庭與事業的朋友們。
不好的狀況~
1、比賽前訓練量嚴重不足。
2、天候不佳,太冷、下雨、空氣不良...
3、生病或體能未恢復。
4、裝備不足或故障,譬如天冷沒有防寒衣、車架或把手已經損壞有斷裂之虞...
我們探尋生命的意義但請不要玩命!


主管不用有架子,但一定要有氣場!讓部屬願意追隨的7個領導行為
1. 除了有專業 還要敢做夢 Dream Big
2. 熱情與執著 Passion& Persistence
3. 不需要做完人,但要做一個鮮明的人 Be a Distinct You 
4. 永遠知道該往哪裡走 Always Know Where to Go 
5. 以身作則 Lead by Example
6. 對人大方 Have a Big Heart
7. 過得很好 Live a Good Life
再同意不過了!
(經理人雜誌)


每次有人對我說或對某人說:「好羨慕你可以把興趣當工作喔!」。
我都很想巴他的頭跟他說:「同學,你可不可以不要那麼天真,你媽媽知不知道你很好騙?」。


聽診器的歷史跟自行車裝備的演進很像~
1、變速器剛發明的時候,人們說:那是女人用的。
2、CT盤剛上式的時候,人們說:那是女人用的。
3、中間開洞的坐墊剛上式的時候,人們說:那是女人用的。
...
所以現在騎車的女生愈來愈多了,哈哈哈!
(聽診器的歷史)


假如有一篇文章,只是引述A、B、C...的資料,而提不出自己的數據與觀點,也不曾對現有的說法提出懷疑,那這篇文章一點都不值得轉貼讓其他人花時間看。
因為 Google、Wikipedia 做的比這個更好10的n次方倍!


什麼是創業?
就是幹「沒人幹過的事」,或幹「別人幹不好的事」。至於「別人可以那我應該也可以」,這只能叫做小生意。
一開始就設定正確的目標一路奔向成功那是神話。跌跌撞撞、頻過髮夾彎、否定之前的自己獲得重生...這才是真實的過程。
被酸民砲轟、被玻璃心投訴、跌破專家眼鏡...表示你已經走上軌道。你只要繼續存在,市場就已經給你正面的評價,不需要別人給你評分,因為你不需要討好所有的人。
不用擔心別人也跟進做一樣的事,因為「態度需要嚴謹、技術需要磨練」,能在這兩件事情上做好的人不多,你只要繼續龜毛就好。


為什麼很多公眾人物會做匪夷所思的傻事?
他們比較笨嗎?不會!他們比大多數笑他們的人都聰明。
只是他們做了一些不可告人的事,為了維護這些髒事,只好選擇做蠢事了!
換個角度思維。
我們對於公眾人物的道德要求近乎潔癖,但是對於他們的愚蠢卻可以容忍,這也是讓他們做這樣選擇的原因。
但這是好的嗎?
其實我不在乎我的總統是否有婚外情,我只希望他簽署合約的時候是有智慧而且沒有顧忌的。


網路上有一說,美國登陸月球是假的!
我覺得那是因為人們對於登陸月球這件事只有幾個新聞片段的記憶才會相信謠言,若看過更多登陸月球的資訊,就會知道這個說法是某個自卑的民族造的謠。
現在的工業技術與科學雖然更進步,但是可以瘋狂投資美國全年 GDP 4.5% 的預算去做這樣的事情已經不太可能了!
感謝那個瘋狂的年代人類幹了這件事,讓我一生都可以設定一個遠大的目標去努力,去做別人覺得不可能、沒意義的事,但事實證明「人類確實因為有夢想而偉大」。
給自己一個「登陸月球」等級的夢想吧!你的人生終將不凡。


人窮就會志短,窮不是沒錢,而是沒有夢想。
要有夢想,而且要是個大的夢想!
夢想能當飯吃嗎?不一定!但是沒有夢想的人,飯是要來的,整天等人打賞,這是我們要的嗎?
夢想不是那些泛物質的東西,而是一種做到了以後可以讓你和你以外更多的人得到利益的事物。


先知一開始總是被嘲笑,之後有可能被高高膜拜,但時間久了自然有一個合理的定位。
每一個旅行者的收穫都不一樣,有些人不只自己不快樂還帶給別人麻煩,但有人卻可以改變世界,真是天壤之別啊!
(達爾文的生日)


從去年三月開始,我一週上3天班(二、四、六),但是工作量不會比較少,一年還是可以服務400多人,但是每週「可支配的時間」多了,這是因為我在工作日的工作強度高(每日3、4個新客戶,2~4舊客戶服務)、效率也高(廢話、聊天少了),不再浪費小片段時間。
沒有上班的日子可以開發新領域的事業或進修,每年投資在知識與體能升級的費用10~15%,日子過得更自由也更踏實。
給同樣自由工作的朋友們參考,檢視你的工作安排與效能,比增加更多的工時更有意義。


政府一直講「營建業是火車頭工業」,幹!那德國人都是開火箭的喔?德國人炒房、炒地皮嗎?
縱容財團、政客炒地炒房,一般人也隨波逐流的不得不跟上這個潮流,但是你的人生被綁架了你知道嗎?
颱風季節不敢公布低窪易淹水的區域,怕房價跌。
地震後不敢公布地質不穩的區域,怕房價跌。
...
你的房子拿來租,不怕房客燒炭自殺變凶宅嗎?
收入超過1/3甚至1/2拿來付房貸,你怕什麼?怕沒有工作、沒收入,所以人生過得為畏畏縮縮。
921時我是營建工程師,我們的工地重創,那段時間也不斷去災區從事重建的工程,我瞭解那種資產一夕烏有的感受。
大家知道什麼事情最可怕嗎?就是那種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的惡夢最可怕。今天以後你還信房價會回溫嗎?我是不信啦!
我的好朋友們~
若你有房,暫時不用想太多,好好住但不要在上面投資太多錢,地震險、火險、颱風險要保。
若沒房,15~20年內盡量不要浪費時間、金錢去幹這件事情。
若有很多房,可以考慮轉換一下資產的形式,若有獲利也可以了結,房子是不良資產。
還有不要怕老了沒地方住,這問題終究會解決的,而且買房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人的關係」你自己建構!
我昨天寫了一篇短文,說一個高薪挖角的事情,那篇文章講的是職場上「人的價值」,但這也讓我想到職場上「人的關係」。
珍惜共同奮鬥的歷程。
配置好的工作負擔與分享合理的利潤。
有爭議的時候,先確認是否有共同的目標,其他都可以變通。
每個人都需要伙伴,就是現在目標與步伐跟你一致的人。
要建立多元的人力資源,人員的流動是常態。
競爭不會讓你損失,沒有處理好客戶才會讓你損失。
不是只有在同一個地方才可以合作。
攻擊別人不會讓你變得更好。


「人的價值」你自己定義!
今天去弄汽車底盤,發現長期服務我的師傅沒看到了,我就去跟老闆聊天,老闆說他被挖角到別人新開的店當店長,月薪六位數字,還可以分紅、週休二日。
有一技之長還是最可靠的,自己就是品牌,到哪都可以混得不錯。以前給他服務就覺得他技術好、服務周到、做事有效率、建議中肯。
不要說這個社會對不起你,你得為你自己負責啊!


最早「舒迷車坊」開在鼎泰豐忠孝店樓上,我常請遠道而來的車友吃鼎泰豐,賓主盡歡。他們的商業模式也是我很喜歡觀察與思考的。
標題寫著:你學不會!我倒覺得不管學不學得會,創業者們都該好好觀察並試著學習,最後發展出你自己的成功模式。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矣。
做這個研究有用嗎?
做這個能當飯吃嗎?
學這個是要幹嘛呢?
人就是會幹那種看似沒用、現在還不能當飯吃、不知道要幹嘛的事情,我們跟禽獸就是差這麼一點點而已。


售價跟成本沒有線性的關係,尤其是非日常生活必需品。
人家不想要你的東西,低於成本也沒有人要買。
人家很想要你的東西,高成本數倍也趨之若鶩。
價格是消費者感性選擇下的結果,講成本是假議題,製造話題才是真目的。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為何不可說?因為沒有可以比擬的相關事物可以敘述,你必須要親自修行才能體會。
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柳絮因風起」更勝「撒鹽空中」,但仍然與「白雪紛紛」不同。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能不能溝通或產生共鳴的最大原因,不是沒有想像力而是有沒有共同體驗過「真實」。
「比喻永遠停留在比喻,沒有比真實更真實的事情了!」。


未來5年將有超過500萬工作機會消失!
在一個劇變的時代,將沒有一個工作是「穩定的」,只有能夠不斷成長的工作才有存在的價值。
傳統的觀念與教育方式可能就是讓你失業的主因,你需要換新的腦袋與學習新的技能才不會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這跟智商、年齡、經歷無關,跟心態比較有關係。


以前我曾經一度懷疑,動物跟人的親密關係只是人的「自作多情」,其實他們只在乎物質的需求而已。
但是你若有機會與動物長時間相處,你可以感受得到那種超越物質的情感,那是真實的、可以感受到的,但也是不足為外人道的。
若不曾讓他們鑽你的被窩,你也感受不到那種溫暖。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放著輕鬆的路不走,卻往艱難的方向奔去,縱使路上佈滿經荊棘,但最終這人會發現更大的目標。
人的價值就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的。


現代人因為久坐而駝背與背痛、腰髖不分與臀部肌無力,試問該怎麼處置?
1、盡量不要使用髖關節與臀部的肌力,增加膝關節的工作量來取代之,日常多保持駝背的姿勢。
2、喚醒與訓練臀部肌力,讓腰椎與髖關節有好的動作控制能力;訓練背側的肌力,重新找回正確的體態。
送分題,答錯的去吃屎啦!(煩ㄟ)


老人摔倒、瑜珈老師摔倒...
防止摔倒的主動能力就是要有好的「敏捷性」。
敏捷性是什麼?就是爆發力的一種表現形式,爆發力的源頭是最大肌力,最大肌力的源頭是肌肉量。
知道為什麼要做肌力訓練了吧?這攸關你的生活品質甚至生命!


當汽車取代馬車以後,養馬變成一種嗜好。
當機車取代腳踏車以後,騎腳踏車變成一種運動。
當簡體字取代繁體字的時候,寫繁體字變成一種雅致。
他們曾經是「必需」,現在是「喜愛」。


今天跟大家講講我很喜歡的三個曲線圖。
看起來生硬的圖表曲線,其實它們並不難理解,只要你用心的觀察生活上的微小事物,這可以解釋及預測很多事情的因果關係,也說明了很多的人生哲理。
圖A
翻譯成文字就是「物極必反」。
如果有人跟你說:「X愈多,Y就愈好。」(裡面X、Y可以自己填上去。),那你可要小心了!通常這都不是真的。吃多了會噁心、看多了會無感、講多了會無趣,成熟的人才懂得拿捏「剛剛好」的感覺啊!
那個P就是「最佳化」的位置,但是它總是很模糊的存在,我們常常在尋尋覓覓的找它,但其實它就在那裡,你已經很接近它了,就不要一直逼問「你到底在哪裡?」,你只要知道你已站上有利的位置即可。
圖B
翻譯成文字就是「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1、我們總是排斥新的事物,它讓我們痛苦、失落。
2、慢慢的我們會習慣它、適應它,久而久之也就沒感覺了。
3、後來我們可以享受它帶來的好處,你也忘了當初的痛苦。
4、時間久了,那正面的效果被淡化,甚至不再發生了。
你的付出總是比得到的多,長時間的耕耘才可以獲得少數的甜美果實,所以這樣的流程總是讓人卻步。但是努力的人找到了方法,他們用一個接著一個的圖B串連起來,在第3階段的尾端接著另一個痛苦的開始,但是他們會更有能力面對痛苦,也會得到更高的下一個第3階段。
聰明的人就是在玩弄這個曲線,總是在嘗試能接受多少痛苦?需要花多少的時間恢復?可以得到多少的效果?不斷的串連圖B上去,找到自己的成功方程式。
圖C
翻譯成文字就是「成功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大家都是應付考試長大的!都瞭解一夜的努力沒辦法讓你考到理想的分數,但是我們怎麼會相信有一夜致富、一天6分鐘可以瘦身的秘訣呢?其實圖C是承接圖B的道理,你要一點一滴的累積那得來不易的成果,把吃苦當吃補、把痛苦當習慣,時間久了累積出來的能力就不是別人短時間可以取代的。
1個孕婦生1個孩子需要10個月,但是沒辦法讓10個孕婦在1個月內生出1個孩子,很多事情是需要時間成長的。不要問還要多久?趕快開始就對了!做到你忘了時間,你想要的自然會來。
你可能覺得這三個圖表在講我的工作,也可能在講訓練,其實很多事物的道理是相通的,哪裡通?腦袋通、身體通。




羅胖金句:這年頭幹壞事不是道德問題,是智力有問題!


理論與實務的結果是一樣的,因為所有的理論都是用來解釋實務的因果關係。
若理論與實務不一樣,那一定是你的理論不夠完整。


「不要錢的東西有毒!」
給別人的東西不要錢,沒有人會在意那東西的價值,連你自己都不在意,最後你會被你自己給毒死。
整天想找不要錢的東西,那是在浪費時間與精力,如果你的時間與精力不值錢,那你也不過是個魯蛇而已。
去市場上找你的價值,那是最客觀的地方;花錢去買你要的東西,然後用它的價格來評估它。


壓死駱駝的稻草何其多!
如果你是一隻不夠強壯的駱駝,任何一根草都有可能壓死你。
所以壓死你的不是那最後一根稻草,根本的問題是你不夠強壯。


要先學會走,再來學跑!
以前玩暗房的時候,有一個同學喜歡玩一些特殊的技巧,譬如高反差、粗粒子、...,但卻沒有能力洗出一張層次豐富、階調細膩的照片,也沒有能力照出一張曝光得宜的底片。那他是因為喜歡高反差、粗粒子而玩這些技巧還是因為他的底片只能玩這種照片呢?
關於週期化訓練的研究已經有幾十年了,當然衍生出很多變化的內容,但是初接觸週期化訓練的人,各位教練會給他們什麼樣的課表呢?是一個線性的(典型的),還是給一個非線性的?
如果一個人沒有跑過幾個線性週期化的課表,也沒有穩定且持續的訓練,那讓他去跑非線性課表只是教練自己想要炫技一下吧!而且他的訓練很難得到飽和,甚至有運動傷害的風險。
懂一點比不懂還可怕,先學會走,再來學跑吧!


開始,他們當作你不存在。
接著,他們嘲笑你。
然後,他們攻擊你。

最後,你會獲得勝利。
(甘地)


不要只是問客戶的預算有多少?就傻傻的相信!
要傾聽他們的需求、觀察他們的行為、發覺他們的渴望。
其實他們「嘴巴說要的」、「真正需要的」、「想像的預算範圍」,三者根本沒有關係。
但是要給他們「真正需要的」,拿你「合理的利潤」,這樣才可以建立一個長久的、友誼般的關係,你也才有「專業」可言。


有一個客人做完fitting 之後一周回來買東西,我就隨口問他:「最近騎的如何啊?」,他跟我說:「不錯啊!之前的問題差不多都消失了。」,我說:「那很好啊!」,他又跟我說:「不過我的XX教練跟我說:「我覺得你的坐高可以再調高一點。」」,我說:「我完全不在乎別人說了什麼?我只在乎你的感受是什麼?」。


大家要花多少錢來維護這種沒有品質的餘生?(人生的最階段躺在床上)
9年600多萬,平均每個月要花超過6萬照顧躺在床上的人。換成你,願不願意每個月花1/10的錢投資你的健康?
我們應該要摒棄傳統消極的養生,採取積極健身的生活方式。
吃人吃的食物,做人該做的事,去運動就對了。
開始流汗吧!用你自己的力量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時,那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
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那就應該沉下心來歷練。
夢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澱和積累,
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要學會與內心深處的你對話,
問問自己想要怎樣的人生?
靜心學習,耐心沉澱,送給自己,共勉。
(莫言)


一群老鼠討論要怎麼給貓戴上鈴鐺,結果會怎樣?
就像一群沒有基礎科學背景知識的人在談論任何一項應用科學的話題一樣。
充斥著「我覺得...」、「我的經驗是...」、「聽說...」、...
那只是在講爽的,一點參考價值都沒有!

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

Jobs 語錄

1995 年一場訪談之中,主持人問 Jobs,你怎麼知道你做的電腦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Jobs 大約停了幾十秒想了一下說:
「...這最終得由品味來決勝負的!」...ultimately it comes down to taste.
接著他說明如下:
首先你要熟悉人類在各種領域的優秀成果,然後嘗試把這些運用到你的工作裡。畢卡索說過:「好的藝術家抄襲,偉大的藝術家偷竊。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我也從來不覺得借鑒別人的創意可恥。
在 Macintosh 團隊裡面有音樂家、詩人、藝術家、動物學家、歷史學家...,這些人也懂電腦,所以 Macintosh 才會這樣出色。就算這些人不搞電腦,他們在各個領域也一樣出類拔萃。在這裡大家貢獻自己的專業知識,因此 Macintosh 吸收了各個領域的優秀成果,否則它很可能是一個很狹隘的產品。
所以說 Jobs 並不強調創意、原創性,而是在意應用與整合。研發團隊有沒有廣泛的涉略或延攬專業的人才?把現有成熟的知識、技術用到產品上?這才是他關心的事。
我們在其他成功的產品上也可以看到類似的狀態,這些產品並不強調規格或新發明,但卻運用了成熟的科技並結合了人文,使用它們即是「品味」taste 的象徵。


APPLE 以前有一個廣告詞~
「個人電腦是思想的自行車」,The personal computer was the bicycle of mind.
Jobs 小時候讀過「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上面比較了不同物種的移動效率,計算它們每移動一公里消耗的熱量,其中當然包括人類,禿鷹最厲害而人類卻是倒數的,但是人若騎上了腳踏車,移動的效率就遠遠把禿鷹拋在腦後,這篇文章給小 Jobs 留下深刻的印象。
Jobs 說:「人類擅長發明工具,工具賦予我們奇妙的能力。」,所以APPLE 以前有一個廣告詞,「個人電腦是思想的自行車」。Jobs 堅信如果將來回顧人類的歷史,電腦將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Jobs 覺得非常幸運,可以在夕谷參與這項發明。
腳踏車在你生命中的意義是什麼呢?

舒迷大叔愛亂講2017/1月

在資訊發達的今日,我們對於知識與各種技藝的態度還是一樣的嗎?有些東西不一定要背誦,知道在哪裡找到與學會如何使用更重要!但若經過足夠的重複磨練與思考,順便背起來就變得很容易了。
所謂專業即是身體的記憶與腦袋的記憶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所以專業本質上雖然是從知識的獲得開始,但沒有熟練的技巧也不能被稱為專業,而這種能力是需要時間來養成的,沒有捷徑!
無論時代怎麼變,「精工巧匠都不會被時代淘汰的!」。



很多創業的文章都說錢不重要!那怎麼可能?
會這樣寫的人不是沒有經驗不然就是說謊,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想要強調「當你有錢也不一定會成功,因為待解決的事情太多了,一不小心就會失敗。」,這是真的!
很多成功人士說,我從不為錢工作!那怎麼可能?
會這樣講的人不是已經賺到花不完的錢不然就是他騙你,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就是他要強調「除了賺錢以外,你還想做點什麼跟別人不一樣的事,不然你不會成功。」,這也是真的!
但是我覺得,不管你的事業有多複雜、做的事業多麼有前瞻性、理想多麼的遠大,請你先把「如何幫公司找到資金」與「如何讓公司持續賺錢」這兩件事情當作目標。
只有當你的錢多到可以不急著在短時間內賺回來,這樣你才有資格說錢不重要、你不為錢工作。


近日事件心得~
岳飛死後,秦檜讓所有姓秦的人蒙羞,也不會有人取名為檜了。
阿道夫•希特勒死後令所有德國人蒙羞,也令所有猶太人悲傷,從此之後德國人不想跟希特勒有任何關係,猶太人也不想提希特勒加害他們的傷心往事。
很多事情會有禁忌的,最好不要碰觸,不管你的出發點是如何如何?所以這個事件不是只有以色列人不高興,德國人也不開心。
歷史其實是讓我們學會觀察人性、學習先民智慧,而不只是當流水帳背誦而已。
就此事件而言,最好的解決辦法是~
1、對外口徑一致,就是道歉,不用牽拖理由。
2、對內跟所有的老師、學生、社會大眾談論這段歷史,瞭解歷史的背景、演變與現況,沒有比這個更好的學習經驗了!
原本知識的追求是將相帝王之學,但近代已淪為機械式的工匠職前訓練,殊為可惜。
當我們學習人文科學的時候,應該都是抱持著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的正義懔然之氣才對的啊!


超能先生說:一般人總是把很平凡的事情搞得好像很不一樣,但是他們卻不容許真正不平凡的人存在。
或許敢與眾不同、社會容許不同的意見與表現方式,這應該才是現在進行式,不是嗎?



現在每天都有作文比賽!
每個看的人都會幫你評分,獎品是讓你重新認識你自己而不是迷失在掌聲之中。
以後天天都有話劇比賽,未來的世界適合善於發現自己、展現自我的人。


當我們社會可以接受所有的人放下手邊的事情,一整天盡情地享受比賽,不論是參加的人或是加油的人。
沒有人急著把這件事情早早開始、快快結束,然後趕著去幹每天都在做的事,這才算是一個先進國家國民應有的態度。
工作沒效能,只會加工時;沒有體能、不會玩樂,只會宅在窩裡,這是新品種的豬,這不是人過的生活!


「要相信你做過的事、服務過的人,滿意的客戶是你最好的業務員!」
2016 年即將結束,舒迷車坊從今年 6 月份開始每週只提供 3 天的服務,其他的時間都投入開發設備與教學的業務。
雖然如此,今年 Bike Fitting 服務的車友仍然超越 2015 年,再次服務超過 400 位車友,而且「自行車運動科學」課程在中國與台灣共開 6 次研習,頒發超過 40 張的研習證書。
要謝謝大家的支持與 96 工作團隊的支援,明年 2 月起舒迷仍會在原址繼續服務大家。另外二代鐵牛即將做第一批的量產,在市場上提供更多的服務。
給同樣努力打拼的你,要相信你做過的事、服務過的人,滿意的客戶是你最好的業務員!只要你夠強,不用擔心那些無聊的攻擊,那些東西終將成為滋養你成長的肥料。


我是一個Bike Fitting的Fitter,我不是Coach!
雖然我讀過的書、上過的課、拿過的證書、做過的訓練可能比某些教練都還多,但是我還不是個教練,因為我沒有天天在做這件事情、我只訓練我自己、我也為自己請教練。
我做這些事情是因為這跟我的工作有密切的關係,而且我需要當教練與被訓練者之間的橋樑,這是我可以勝任的,更重要的是我喜歡、覺得有趣!但不能因為這樣就說我自己是教練。我可以講運動訓練的架構、操作的原則與幾個例子,但是我沒有辦法講告訴你18個例外的例子。
我的本職是個Fitter,這是我天天在做的事情,天天在蒐集、閱讀、分析相關的知識,睡覺前一刻都在思考的事情。我喜歡做這件事情嗎?當然喜歡啦!而且超越喜歡的程度,這是我的擅長的事。
在踏上另一個階段的挑戰之前,我回頭看一下我的過去與現在,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再次確定我是誰!


關於運動,我們要的是持續而不是儲蓄,半年不練就什麼都沒了,哪來儲蓄?
關於知識,我們要的是好奇而不是答案,當我們不再好奇,標準答案不會有任何感動。


什麼對的?什麼是錯的?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可否發現需求?然後提出解決的方案。
我們並不需要更多的意見,我們只需要能解決問題的人。


恐懼是無知的好朋友,自大是井底之蛙的名字。


在一個混沌未明的世界裡,我們疑似找到了未來的方向。
在摸石過河的過程中,我們跌跌撞撞的到達了彼岸。
正當我們以為旅程即將結束的時候,遠方的雲霧裡又傳來招喚我們前進的呼聲。
你還在找標準答案與人生的藏寶圖嗎?未知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人生啊~!


現在的網路發達了,一些基本的常識都可以先做點功課,連基本的搜尋都不做的人,跟文盲沒什麼兩樣!
但是不要以為會用Google就有專業的知識了,那只是常識好嗎!
網路上沒辦法告訴你足夠的背景知識、基礎科學的知識,這些是需要時間堆砌起來的。
還有一些專業人士才有的特質,就是他們擁有無數的經驗,他知道什麼叫常態、什麼叫特殊狀況,對於特殊狀況都可以從容的處理。
你問他一個假設性的問題,他可以告訴你一個處理的原則但有十八種例外的例子,這就是專業與嘴砲族的差別。


蕭提爵士講:對於新的曲目,我會先讀樂譜,然後用鋼琴彈出主旋律,再來研究配器的特色⋯,盡量先不要去聽其他人演奏的錄音,以免影響我的思考。
在看別人的書或分享之前,你對事物先有自己的經驗與體會嗎?還是只是一昧的盲從,人云亦云?
自己先下去做吧!找到最原始的資源與基礎的理論,不然你得到的是被污染的資訊。
等到你有點想法與經驗之後再參考別人的經驗來豐富你的認知,也才可以在這個時候找到有共鳴的學習伴侶。


且戰且走看起來很孬,但是這才是物種演化與事業發展的途徑。
從來就沒有什麼成功的藍圖或偉大的航道,不斷的由挫折中匍匐前進才是事實。
失敗者大多灰飛煙滅,少數僥倖變成化石有什麼好得意的?生存下來的才是王者!


舒迷車坊(以前叫舒迷車庫)創業之初蝸居在一個四坪的商務辦公室裡,5個月間服務了300位騎士。
之後我找了一個一樓店面,在搬家的當天,租隔壁辦公室二次創業的大哥跟我說:「你成功了!」,當下我覺得心暖暖的、眼眶濕濕的。
但是隨著時間往前走,我才知道這哪叫成功?這只不過是另個階段的轉換罷了,更可能是一連串惡夢的開始。
我想在所有老闆的心裡,事業沒有成功的彼岸,只有不斷的面對問題、努力破風前進。
我們又要搬家了,我的心還是會暖暖的、眼眶一樣會濕濕的,但我知道那裡有更多的挑戰!(2015/12/10)



今天早上聽羅胖的60秒語音,講到「自律」!
沒錯!這常常是一件事成敗的關鍵。
自律的源頭來自於貫徹執行的意志力,發展出的形象是敬業的態度。
一個人有沒有敬業不用說嘴,你的夥伴、客戶感受得到。

不敬業基本上就是心貧,心貧之後就是人窮了。


每個人或創業者都覺得自己航行在偉大的航道上,直到消失在百慕達三角洲或撞上冰山為止。
什麼才是我們人生中的GPS、雷達與聲納呢?
其實資源很多,但絕對不是傻傻的往前衝,成功者的路徑永遠都是迂迴漫長的,只要不陷入無限循環的漩渦即可。


未來跟我們爭工作的很多不是人,而是自動化+人工智慧...的機器。
但是在人的世界裡也有很多競爭,有些人終將淘汰,人的世界落差也會愈來愈大。我們該怎生活?
1、能自給學習,沒錯!要自己供給自己學習的養分。別人都知道,只有你不知道,那高下立判了。
2、會使用工具,很多新的工具還沒能完全取代人,但可以給會使用的人如虎添翼。而這些工具愈來愈便宜,使用工具的門檻是你的知識。
3、與不同專業的人協作,單打獨鬥沒搞頭了!大部分需要人的工作將會愈來愈多元、愈來愈複雜,需要多人的協作。
4、活得有溫度,感情、感動與感性可以很快的區分人與機器的不同,你要更像一個人而不是機器。
5、累積熟練的技巧,重新回歸工匠的精神。精工巧匠永遠不退流行,賣油郎的巧手看似雕蟲小技,但是我們願意花錢請人來做這一件事情而不願看機器來做。
以上這些事情將會改變我們的生活,也會改變我們的教育方式與價值觀。


如果你擅長做某件事~
記住!請珍惜你的專業,不要輕易做免費的服務,不然會給人糟蹋了,而且是那種很外行的。


不要文謅謅的,直接講人話~
為什麼有些傢伙很能屁,到處講誰誰誰不對,誰誰誰不夠格...,但為什麼還是魯蛇一條呢?
最好用嘴講、用手指打就能賺吃的啦!
那是因為他沒有老老實實的做該做的事也不敬業,只挑想做的做。
你有每天認真做重複且乏味的工作嗎?你有常常想怎樣可以做的更好嗎?你有學新的東西嗎?你有嘗試讓你的腦袋多轉一點嗎?
如果你敢問自己這些問題,那些嘴砲魯蛇就像在路邊抽筋的人,只能看你遠去罷了!



什麼樣的狀態表示你懂這件事?只談趨勢,不論對錯。
什麼樣的人稱得上專家?可以用簡單的言語告訴你1個原則與18種例外狀況的人。



這不是一紙認證,只是肯定大家花了30個小時認真學習、踴躍發問的精神。
真正可以發認證的是被你服務的客戶,他們的肯定才是最有效的認證,這不會因為惡意的攻擊而受影響。
大家都說這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一個結束,但要怎麼開始?就是回去規劃好你的服務流程,開始服務第一個客戶。
要珍惜最初期的客戶,有人願意給你成長的機會,他們是你事業上的貴人,永遠要用最真誠的心來服務。
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並不孤獨,我們會有愈來愈多的人一起分享來自不同領域的知識與獨特的經驗。
只要你想做,全世界的人都會來幫你。



愛因斯坦說~
在我的觀念裡,只有兩樣東西沒有止境。
一是宇宙、另一是人類的愚昧,而我還不夠了解宇宙。

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說~
認識自己最難。
給別人意見最簡單。
有一個目標,然後努力地完成它是最樂的事。



溫良恭儉讓,去吃大鍋飯就好了。
出來闖,就要勇猛精進,志願無倦,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



一個青春的記憶,一個時代的結束。
以前那個整天背著像機的青年,每天一定會經過民生綠園(台南市的一個圓環)邊的一家攝影器材行(雙美攝影)。只為了看著櫥窗裡的一個角落,這裡是二手器材區。
他每天盼望著出現夢幻器材的場景,天復一天、年復一年。有一天真的有一樣夢幻器材出現了,但正因為這是「夢幻器材」,所以只能用看的。
但是他還是每天都會故意經過一下,去看一下,直到他離開這個地方。
多年之後,當他回到那個圓環,帶著老婆一樣繞過去,看一下,就是為了看一下,雖然店面已經不在了。
這一個儀式性的動作,讓他的心滿足了。


關於這幾天瘋傳的買車血淚史的文章,說一點我的看法。
要知道,我們正在進行的是「一個花錢的動作。」,沒買車、沒騎車也不會餓著!在這個前提下沒有比「拿著真金白銀來花。」,更實際的了!
找個好顧問也罷,聽那認識或不認識的車店老闆的建議也好,那都不保證是你要的,不是誠實與否或專業的問題,只因為那都是別人的經驗,不是你怎知道你的需求?可能連你自己都還不知道活這麼大,你的人生意義在哪裡?
去花錢吧!去騎車吧!跟著大家去參加活動吧!自己一個人去旅行吧!沒有體驗過怎知道你喜歡什麼?
不想花錢?那就算了!回家看電視好了。
不想冒險?那就算了!天底下沒有真正安全的事情。
花錢可以讓你知道很多事情,你喜歡什麼?誰的話中肯?誰是好朋友?誰是好老闆?人生這麼美好!...而且花錢促進經濟繁榮!有錢不花是罪過,沒錢硬要花是自討苦吃,有錢能花是幸福,沒錢可花請安分。
但是只有一個建議~
「沒有一次到位這種事情!」
技術要經常練習才會熟練,花錢也一樣!久久花一次大的風險很高。沒有親身經歷,你都不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的女人(男人也一樣),買車亦同。而且也要記得「一山還有一山高」,「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拿錢來認識這個世界是最實際的事情。
好啦!一定樣那麼俗氣嗎?我們不能有點「正能量」嗎?可以!
敞開你的心、不要太計較,等待緣分的到來!


人體的動作如一舉手、一投足都是複雜的神經反射動作之連結,也會基於百萬年演化而來的人體構造而有所限制。動作需要學習與時間養成,當然也會有缺失與損壞。壞掉的動作會傷害身體結構,所以研究運動傷害的歷史也是動作原理演進的歷史。
身體健康的定義除了生理的、心理的之外,你的動作也健康嗎?


通往天堂的路有千百條。
同樣的~
通往地域的道路也是千百條。
不要再死腦筋啦!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什麼是「低度均衡」?

舉個例子,小時候你家附近有小雜貨店、有家常麵店、有小診所⋯⋯,鎮上也不過三、五百個居民,在這種環境之下,你覺得日子很好過,停車也不是問題,也不覺得世界大事跟你有什麼關係。

但是當有一天人愈來越多,秀泰影城到附近了、好市多也來了、7-11到處都有了、禾X婦幼診所也來了⋯⋯,那你的日子還會跟以前一樣嗎?應該就回不去了!

你那原來的樣子就是一種低度均衡。本來低度均衡也沒有什麼不好,但是若沒有警覺性,低度均衡會是低度抵抗力的代名詞。安於現狀若只是一種低度均衡下的認知,那你會連小確幸都很難追求。

那有沒有「高度均衡」呢?

有阿!你整天跟世界頂尖的人一起,就是一種「高度均衡」,你會永遠不滿足現狀、追求卓越,想別人不敢想的事情、做別人做不到的事。

譬如打籃球就去NBA、打棒球就去MLB、踢足球就去歐洲甲級聯賽,還有創業就去矽谷...,世界上有很多這種地方、也有很多這種人,自命不凡的人就該去這些地方。

學歷與證照是你在工作上的「顏值」與「藥石」

關於學歷與專業證照到底重不重要阿?


在這個大家嘗試要打破校園藩籬、翻轉教育與證照無用論的氛圍下,這個問題大家怎思考?我也有畢業證書、數張相關專業領域的證照,要說這些東西無用也太矯情了,但是我是這樣看待這件事情的。

我覺得這一地的證照就是你從事專業工作的「顏值」。

有好的顏值讓你有一個好的開始,俗話說得好「人帥益生菌,人醜大腸菌」、「人美找董座,人醜找工作」。但是專業工作幾乎沒有靠顏值就能混飯吃的,君不見志玲姐姐演戲也被當花瓶嗎?

好的顏值讓你在初期就可以有好的機會,但是下面呢?如果下面沒有了那你也甭混了!等於你把票賣光了,但是戲演不下去,那不是等著被戲迷們拆你的臺呢?

學歷、證照最好要有,但是幾張就夠了!整天梳妝打扮也不能讓你更專業,那只是讓你比蓬頭垢面的阿宅容易找到事做罷了。

專業不是靠幾紙證照可以證明的,不然馬路三寶每個都有駕照,駕駛人的技術好壞確有天壤之別,何況有很多的證照還沒有比駕照所受的訓練多。

知識可以快速累積,但是經驗卻要日積月累,不斷熟練、強化、昇華,也要需要經常注入新的資訊,沒有熟練與流暢的工作過程不叫專業。真正的專業對未來的趨勢要有自己的見解,甚至有一定程度的預測,而這些能力要靠日復一日的做熟你的專業。

為了讓你「不辱師門」,從最基本的工作開始做吧!天天做、週週做、年復一年的做,做到想吐你就出師了!

上面講學歷與證照是你在工作上的「顏值」,再來講學歷與證照是你在工作上的「藥石」。

其實這些東西是有毒的!毒物劑量小、用在對的地方可以治病,劑量大會致死,要健康的身體還是得吃真食物。

制式化與商業化的學校教育及證照制度讓一般人接受到普及的知識與基本的工作能力,這功不可沒但也會過份簡單化事實或限制我們發掘真相的能力。

簡單的講,學歷與證照給你的是一個基本的套路,可以快速上手,但是你在專業上要有說服力絕對不是依賴別人給的套路或學更多的套路來獲得,而是要在這個基礎上向上發展出來你自己的套路,以符合你所在的商業市場。

那要怎麼做呢?

1、 學歷與證照先治療你對於這件事情「一無所知」的病。

2、 當「略知一二」之後得要依樣畫葫蘆學幾套拳法。

3、 終究有一天要「頓悟」這套功夫的原理。

4、 要旁徵博引的來「打通」你的任督二脈。

5、 你得跟很多人學習,少林、武當、峨眉…,但最終得認清楚「你是你」,你不是誰的代言人。

6、 要跟不同專業的人「協作」,不要什麼都自己來。

7、 要活下來、發展然後「壯大」。

不要只停留在 1、2,要走到 7 才算是上了軌道。